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
热带巨脾综合征(tropical splenomegaly syndrome)又称热带巨脾病或特发性热带脾肿大。主要表现为慢性巨脾,并伴有肝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血清中IgM及疟疾抗体明显升高。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多见于学龄儿童,结核性心包炎可分为渗出性及缩窄性两型。国外报道心包炎以非特异性居首位,国内以结核居多。急性心包炎中有4~7%为结核性的,有7%会发生心包填塞,其中又有6~7%的病例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我国结核性心包炎在心包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占心包疾病的21.3~35.8%。目前全世界结核病的发病有升高趋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是主要原因之一。
小儿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
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是一组由不同致敏原引起的非哮喘性变应性肺疾患,以弥漫性间质炎症为其病理特征。系由于吸入各种有机物尘埃,含有真菌孢子,细菌产物、动物蛋白质或昆虫抗原的有机物尘埃微粒(直径
黏脂贮积症Ⅲ型
黏脂贮积症Ⅲ型又名假性Hurler综合征、假性Hurler多发性营养不良。顾名思义,其临床症状基本与Hurler综合征相同,但无黏多糖尿。该症在幼儿期可出现关节挛缩,但病情发展缓慢,可存活到成人。无智力障碍或有轻度智力低下,病理改变也很轻。根据这些特征,可以与黏脂贮积症Ⅱ型加以区分。
小儿雅司病
雅司病(yaws,pian,framboesia)是由雅司密螺旋体Treponema pertenue引起的非性病性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病人几乎均为儿童,主要临床表现是痛性皮肤丘疹、溃疡、结痂以及一定程度的全身症状等。雅司病是一种慢性感染,主要侵害皮肤、骨头和软骨;致病微生物是一种被称作雅司螺旋体的细菌,它是引起性病梅毒的梅毒螺旋体的一个亚种。雅司病主要通过与受感染者的直接皮肤接触进行传播;
小儿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是心脏外科最严重的生理异常,是导致术后病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正常人的心排出量按每平方米面积计算,也就是心指数为3~4L/(min·m2)。如心指数降低至3L/(min·m2)以下,而有周围血管收缩,组织灌注不足的现象,称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小儿硬脑膜外脓肿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硬脑膜外的化脓性炎症,形成脓肿,造成脑膜刺激征和各种损害,称硬脑膜外脓肿(extradural abscess)。
小儿纵隔压迫综合征
纵隔压迫综合征(mediastinum stressed syndrome)是一组症候群,凡纵隔内任何组织或器官的病变,都可对呼吸道、心血管和食管等产生压迫症状。其病因可为先天性组织异常,或为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也有的由淋巴结炎和脓肿所引起。因受压部位和性质不同,其表现亦不一致。
小儿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亦称肝性卟啉病、吡咯卟啉病,是卟啉病中较多见的一种。1911年,由Gunther首先报道,Waldenstrom在1937年广泛家族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描述了本病。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周围神经损害、下丘脑病变、精神障碍,光感性皮肤损害(光感性皮肤损害是由外源性光感物质接触皮肤或进入机体经日晒而引起的皮从炎性反应,前者称光接触性皮炎,后者为光药物性皮炎)和尿中排泄大量ALA及卟胆原。
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
糖原贮积病Ⅰ型又称VonGeirk病、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症、粘多糖症Ⅰ型、脂质黏多糖病Ⅰ型。黏多糖贮积症患者由于过多的黏多糖贮积于骨、软骨等组织或器官内,从而影响到这些组织或器官的正常发育,多余的黏多糖从尿中排出。1968最早由Spmnger描述本症,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年长儿也可见到。
没有找到任何疾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