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什么是麻醉精神药品和毒品
2022-12-30 来源: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
认识什么是麻醉精神药品和毒品
什么是麻醉药品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容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较常见的麻醉药品便是阿片类(opium)药品。
什么是精神药品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依据精神药品使人体产生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又分为一类和第二类精神药品,我们通常在医院处方开具的镇静催眠药,大多为第二类精神药品。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作用
麻醉药品在医疗上用于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比如手术过程中的镇痛,以及用于癌症患者和中重度疼痛患者的镇痛。
精神药品在医疗上用于中枢兴奋、镇静催眠等,是治疗抑郁症、癫痫、失眠等精神疾病的主要药物。
无论是麻醉药品还是精神药品,都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有很强的医疗作用,是医疗上必不可少的药品,同时不规范地连续使用又易产生依赖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则成为毒品,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如何正确认识麻醉药品
我们知道,较常见的麻醉药品是阿片类药品,阿片又称鸦片。因为我国历史上曾经深受鸦片的毒害,鸦片战争也是中国的耻辱之战,加上近现代我们有过一段阿片类药物的滥用情况,所以,鸦片-阿片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管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合法的还是非法的,都是“毒品”,这让大家对手术麻醉中正常使用的阿片类药物非常抗拒,也容易导致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痛患者因麻醉药品用药不足而持续遭受疼痛的煎熬。
其实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是非常健康的,可极大地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麻醉药品的正常医用治疗不用恐惧,但也应避免此类药物的滥用导致的成瘾问题。
麻醉药品一旦流入非法渠道成为毒品,将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瘾君子将毒品注射进血液以获得迅速而强烈的欢快感,也为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提供了温床。相对于西方国家的“宽容”,我国对麻醉药品则有非常严格的管理体系,既要保证麻醉药品在医疗、科研的合理使用,也要防止其流弊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什么是毒品
毒品泛指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从上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两重性可以看出,如果正常用于医疗行为,它不是毒品,一旦流入非法渠道造成社会危害,便是毒品。
有一些历史上曾经使用的麻醉药品,由于其药物成瘾性高等原因,已经不再作为药物使用,将其列为毒品,比如海洛因等。
除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外,一些半合成或者全合成的物质,本身并不是药品,但因其严重社会危害性,也被列为毒品。
毒品的种类及危害
毒品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从毒品的来源看,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类。
天然毒品是直接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物质,如鸦片、可卡因。
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而得,如海洛因。
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如冰毒。
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看,可分为
一代毒品:一般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等阿片类流行较早的毒品;
第二代毒品:冰毒、麻古、摇头丸等合成毒品;
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NPS),也称实验室毒品、策划药,是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打击,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类似管制毒品的麻醉、兴奋或致幻作用,是新型毒品。
许多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理作用比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更加强烈。
截至2018年9月1日,我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有170种,包括合成大麻素类(代表制品包括俗称为“小树枝”、“香料”、“香草烟”等毒品)、合成卡西酮类、芬太尼类、苯乙胺类、哌嗪类、色胺类(“零号胶囊”的主要成分)等。
新型毒品的成瘾性偏重于心理,但停止吸食后一样有痛苦的生理戒断反应,且具有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及麻醉等作用,对身体的危害性也更大。
近年来频繁报道的毒驾、因吸毒产生幻觉导致的弑杀父母妻儿、砍伤无辜民众等,无一例外都是新型毒品惹下的祸端。
新型毒品变化多端,让人防不胜防。常被包装成“保健品”,甚至增添了零食、饮料等“高级伪装”。
毒
看到这张图,你觉得这是什么?普通糖果?小零食?其实这是一种含四氢大麻酚的“毒品软糖”。
下面这个奶茶,看着跟平时喝的奶茶似乎没什么两样,但它是由新型毒品“奶茶粉”冲泡而成,其主要成分是氯胺酮和摇头丸。
下面这款“可乐”看上去十分精致好看,却无比危险,它跟平时喝的可乐完全不一样,其主要成分是氯胺酮、K粉、冰毒等,吸食微量就会致人产生幻觉。
下面这款“跳跳糖”是一种冲食的毒品,跟各种饮料混合后,口味都不会发生变化,迷惑性极强,但饮用后大脑会持续亢奋,两到三天都不会感到疲惫,对人体的伤害极大。
所谓的“迷奸水”、“失忆水”、“听话水”等,都是以新型毒品为主原料制成,其可以混合在饮料中,极具迷惑性,这些毒品服用后,会使人昏睡、昏迷,因此常被用于犯罪。因此,陌生人给的饮料别喝,保持警惕!
图片
无论是传统毒品,还是新型毒品,其社会危害性都特别严重。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提高自身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