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简介
胆囊运动障碍的原因有:胆囊壁内的神经网络发生紊乱,胆囊的超敏反应,胆囊炎症早期阶段。胆道运动功能障碍(biliary tract dyskinesis syndrome)包括胆道运动功能失调(dyskinesis,即胆道排空速度异常)、胆道张力异常(dystonia,即胆道肌张力异常)和胆道共济失调(ataxic,即胆道各部分间协调障碍)。本病多见于女性,其临床表现与胆囊结石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显示更多
症状病因
(一)发病原因
1.胆囊运动功能增强
这类功能障碍一般和胆囊的变应性反应或胆囊炎症有关。
(1)胆囊运动功能亢进:胆囊张力正常,但对脂肪餐的运动反应亢进,因此胆囊排空加速,在餐后15min时,已大部分排空。
(2)胆囊张力过高:胆囊的肌张力过高,但排空时间不受影响,可以正常、加速或延缓。
2.胆囊运动功能减低
(1)胆囊运动功能减退:胆囊张力正常,但餐后收缩减弱,排空缓慢。
(2)胆囊张力降低和运动功能减退:空腹时胆囊张力降低,容积增大,餐后排空缓慢。
3.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1)Oddi括约肌张力过低:胆囊造影时胆囊充盈不佳。
(2)Oddi括约肌痉挛:多由于精神因素引起,但亦可继发于邻近器官的病变,如乳头炎、十二指肠炎、球部溃疡、十二指肠寄生虫如肠贾第鞭毛虫、类圆线虫感染等。
(二)发病机制
1.胆道系统运动的基础:肝内外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组成如下:胆小管→赫令管→小叶间胆管→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 胰管→十二指肠,胆道系统接受肝脏分泌的胆汁并发挥贮存、浓缩及运输的功能,同时可对胆汁进入上端小肠的速度进行调节。这个过程可受到体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可导致胆道系统运动功能障碍。
Oddi括约肌由3部分组成,即胆总管括约肌、胰胆管括约肌和壶腹括约肌,其中壶腹括约肌为环形肌,另两部分既有环形肌又有斜形肌。胆囊壁平滑肌分为内纵外环两层;肝总管、胆囊管也有一些平滑肌,但较胆总管和胆囊中少得多,其在胆汁流动中的作用尚无一致意见;胰管在接近十二指肠黏膜下层形成胆胰壶腹,约2~17mm,通过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少数人胰管与胆总管不汇合,而是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
肝外胆道的胆汁流符合流体力学的原理,压强等于流速乘以阻力,因此,在压强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阻力增加则流速减慢。胆道系统中的阻力很大程度上与Oddi括约肌张力有关。括约肌压强超过胆道10~30mmHg,在2~8次/min收缩中,压强可达100mmHg。前述的一些远端胆道系统结构产生一定的压力并决定胆汁从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或胆囊,或者暂时贮存于胆道中。结石及其所致损伤以及其他损伤也可对胆汁是否进入胆囊产生影响。
2.影响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因素:胆道系统的运动受到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肝外胆道中的胆汁流可受以下一些内在因素的影响:
(1)肝胆汁分泌的压力、胆管内压力。
(2)肝胆汁的量。
(3)胆道闭合程度。
(4)胆囊壁弹性、胆囊肌张力及收缩功能。
(5)胆囊浓缩功能、胆汁的黏滞性。
(6)胆管括约肌的张力及反应性。
(7)十二指肠壁的张力及运动。
(8)十二指肠乳头的闭合。
(9)消化道蠕动及消化道其他部分运动对胆道系统的影响。
(10)缩胆囊素的释放量、转运效率及灭活速率等。
显示更多
症状预防
1、针对引起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疾病进行治疗和预防。
2、应注意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保证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就会有助于预防胆色素异常,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
3、平时要供给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特别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K。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
显示更多
症状检查
1、胆囊内结石可无阳性体征,少数结石过大时可触及胆囊。
2、胆囊管内结石者,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有压痛,如出现胆囊穿孔可有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
3、腹部血管超声检查腹主动脉瘤,能够测量瘤体的前后径、长径和宽径,可作为夹层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