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记录 我要提问
咨询
首页 > 健康资讯 > 育儿宝典 > 正文
立即在线咨询医生

14万三甲医院医生 3分钟接诊 智能分诊

儿童家长应该知道的预防接种那些事

2024-06-25      来源: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如何分类?

  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第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此外还包括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和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

  2我国有关预防接种的法律制度有哪些?

  为了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目前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管理的法律制度依据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条例》对疫苗流通、疫苗接种、保障措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确定了政府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保障机制;明确了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规范了接种单位的接种行为。

  3接种疫苗是儿童抵对抗传染病的利器

  疫苗是人类在医学领域里最伟大的发明,每一种新疫苗的诞生都是人类战胜一种传染病的伟大胜利!至今没有任何一种医疗措施能像疫苗一样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如此重要、持久和深远的影响,也没有任何一种治疗药品能像疫苗一样以极其低廉的代价把某一种疾病从地球上消灭。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通过普及儿童免疫,极大地减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病和死亡。2000年我国实现了无本土脊髓灰质炎目标。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小于5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万人。

  陕西省从最开始的“四苗防六病”,即卡介苗、脊灰、百白破和麻疹四苗,预防结核、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六种疾病,到2002年将新生儿乙肝,2004年将乙脑、流脑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形成“七苗防九病”,再到2008年正式启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甲肝、麻腮风等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形成了目前12苗防12病的免疫规划格局。通过疫苗接种,我省麻疹发病率由使用前的1050/10万降至目前的1/10万以下,连续20年无白喉确诊病例,乙脑、流脑、百日咳、新破等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也降至历史最低。

  4假如没有疫苗儿童将饱受疾病摧残

  也许经过各种“疫苗事件”,很多家长开始踌躇该不该给小孩接种疫苗,省疾控中心专家就举麻疹疫苗防控传染病的例子给大家作对比,看完后您就会知道疫苗接种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多大的变化: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疫苗前时代,麻疹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民间也素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1950—1965年,我国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590/10万,其中1959年发生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发病率高达1433/10万,并且每100例麻疹患者中有3人死亡,自1965年广泛使用疫苗以来,麻疹流行强度大为减弱,尤其是通过实施麻疹疫苗儿童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持续下降并被控制在很低的。陕西省近几年麻疹发病率都控制在1/10万以下。

  从表面上看,预防接种主要是对易感者进行预防接种,其实在提高个体免疫的同时,必然会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有助于群体免疫屏障的形成。当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时,即使有传染源侵入,由于大部分易感者接种了疫苗,得到了免疫保护,人与人之间辗转传播的机会大大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链被人为阻断,传播的范围受到限制,减少了传染病扩散和蔓延的可能性。

  5儿童预防接种前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接种前家长应该和医生充分交流,告知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及食品药品过敏情况。疫苗是生物制品,每种疫苗都有不同的禁忌症,不是每一种疫苗对每一个孩子都适用,所以医生在接种疫苗前要对每个孩子进行筛查和询问,家长也要主动告诉孩子的健康状况及对那些食物和药物过敏,以减少发生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可能。比如:对于生病发热的孩子要推迟接种、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间不能接种、牛奶过敏的孩子不能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免疫功能缺陷的孩子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等等,所以在接种疫苗前家长和医生要进行充分的沟通。

  6儿童预防接种后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接种疫苗后家长要对儿童进行观察,正确理解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疫苗在体内有一个免疫反应的过程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多数孩子不会有什么表现,个别孩子会出现一些免疫反应的表现,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低热、乏力等症状,但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如果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一到两天内出现低热及局部硬结等情况,可及时和接种点医生联系,接种点医生给予指导处理。极个别孩子可能会出现异常反应,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在线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