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请注意,谨防儿童呼吸道传染病
2024-06-15 来源: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是由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认为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
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目前的主要流行株:Omicron变异株BA.5、BF.7分支。
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热,一般维持1-2天,而后陆续出现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咽干等症状。病程末期至康复期间多伴随干咳、咳痰症状。
划重点
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的首发症状较为相似,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若确诊及时就医、居家照护。
02
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尤其以甲型多见。
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传染率可达到50%,常引起爆发或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且持续时间可达一周以上,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痛、而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病程比普通感冒长。
03
甲型H1N1流感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症状。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0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
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上感”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主要通过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有些有发热、伴以咽喉痛、扁桃体肿大等。
05
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
06
肺炎
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临床上分为细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肺炎的症状虽有不同,但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呼吸困难常为共同症状。
07
是由结核杆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致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我国有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现象,是我国目前急需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午后潮热、乏力、盗汗等。
08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性强。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斑、皮肤斑丘疹。
09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症状较轻,发热一日出疹,从面部开始至全身,一日出齐,三日后退疹。
10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空气飞沫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发热等,可累及其他腺体和脏器,常见的继发症有脑膜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等。
1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经空气飞沫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及脑膜刺激征。早期隔离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控制疾病传播。
如何预防
◆注意保暖,及时添衣,防止着凉。
◆学生出现相关症状时,需如实报告学校,延迟返校。
◆学校是人员聚集性场所,冬春流行季时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风险高,应避免接触出现相关临床症状人员。此外,建议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教室内门窗通风,打喷嚏或咳嗽时,应该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不用不洁的手摸、揉鼻子和眼睛。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均衡饮食,及时补充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