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记录 我要提问
咨询
首页 > 健康资讯 > 育儿宝典 > 正文
立即在线咨询医生

14万三甲医院医生 3分钟接诊 智能分诊

儿童高血压如何确诊?需要终生服药吗?

2024-06-07      来源:晋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高血压是我国成人最常见的慢性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儿童肥胖发病率的增加,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研究表明,儿童期的高血压可延续至成人期,而高血压的长期持续会给儿童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带来严重损伤。30%~40%的高血压患儿在初次就诊时,即已存在高血压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因此,儿童高血压是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

  儿童高血压有何表现

  儿童高血压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其中,儿童继发性高血压最为多见,可达80%,多见于婴幼儿;儿童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肥胖等综合因素有关,多见于青少年。

  儿童高血压的症状往往不典型,缺乏特异性表现。由于婴幼儿不会表达,当其血压骤然升高时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夜间尖声哭闹等,有些则仅仅表现为喂养困难、生长发育缓慢,易被误诊为消化不良等其他疾病。年长儿原发性高血压多见,血压升高不显著,通常也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易被忽视。

  当血压明显升高时,孩子通常会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血压急剧升高时,还可出现急性左心衰、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等危象,表现为头痛头晕加剧、心慌气急、视力模糊、惊厥、失语、偏瘫等,出现以上症状需及时就诊。建议3岁以上的孩子每年体检都要进行血压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儿童高血压如何确诊

  儿童处于体格快速生长发育期,血压受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因素影响,国际上目前多采用百分位法界定儿童血压标准。家庭监测血压可据简易公式粗略判断,3~17岁男孩的收缩压(毫米汞柱)=年龄×2+100,女孩的收缩压(毫米汞柱)=年龄×1.5+100,男女孩舒张压(毫米汞柱)均为65+年龄。学龄儿童的血压通常不应超过120/80毫米汞柱。

  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测量血压时间、环境温度、血压计袖带长度和宽度、体力活动、情绪等。一次偶尔测出血压值偏高,也不必过于紧张,可安静休息后重测,并定期规范多次测量。当非同日测量血压3次或3次以上,血压均高于正常时,方可考虑高血压的可能,不能单凭一两次测量就草率做出结论。

  当在家中或学校体检时测出血压超过正常值,家长也不要过于紧张或者盲目自行用药,而应及时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血压升高的原因,同时注意在不同时间点测量血压。

  是否需要终生服药

  儿童高血压需进行规范检查和治疗,治疗过程中一些儿童免不了要服用降压药物。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正值生长发育期,长期服药会不会影响身体发育?

  其实,目前儿科选用的降压药物是安全有效的,遵医嘱服用不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家长可以放宽心。另外,血压长期过高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很多家长更加关心如何预防儿童高血压,让自己的孩子远离高血压带来的危害。

  儿童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于成人。儿童继发性高血压首选药物治疗。而对于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如孩子的血压尚处于1级水平且无任何靶器官损害的情况下,首选调整生活和饮食习惯以及让儿童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若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持续半年无效,再选择药物治疗。

  儿科用药的原则是从小剂量、单一用药开始,并随时据儿童的血压控制情况调整药量、换药或加用另一种药物。针对青少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改变、有无并发症以及降压药物的药理作用等,临床上对儿童高血压的治疗正在逐渐采用个体化给药方案。应该注意的是,有高血压病的家长千万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和药物给孩子治疗,以免意外发生。

  儿童高血压病因不同治愈率不同。对于儿童原发性高血压来说,如果在儿童期规范合理治疗,很多儿童可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逐渐停药。这和成人需终生服药是不同的。

  有预防的办法吗

  目前的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即是基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没有明确的遗传方式,但表现为家族发病的集簇性,与不良饮食、行为习惯都有关系。其中,肥胖是关联性最高的危险因素,30%~40%的原发性高血压儿童伴有肥胖;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父母高血压史、低出生体重、早产、盐摄入过多、睡眠不足及体力活动缺乏等。

  因此,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重在以家庭为单位“管住嘴、迈开腿”。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控制肥胖、均衡饮食、适当运动,让高血压远离孩子。

  儿童高血压诊断的基本检查项目包括以下几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可以明确血压升高的时间段,是否同时伴有心率的变化,是否存在正常的昼夜节律,以及是否存在“白大衣高血压”,即仅在诊室血压高,平时不高。

  血液、尿液检查  能够对肾脏功能进行评估。

  心脏、肾脏及血管超声检查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心血管及肾血管疾病。

  头颅CT或核磁检查  能够明确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通过这些检查还能够评估是否已经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内分泌激素方面的检查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在线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