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小儿单纯性血尿
凡尿中的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而无明确的全身性和泌尿系疾病及其症状(如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者,为单纯性血尿。单纯性血尿是一症状性诊断,须在除外各种能引起血尿的疾患后,仅有病因尚不能明确的无症状、孤立性血尿(不伴蛋白尿)者,为“单纯性血尿”。在1979年我国儿科肾脏病科研协作组拟订的肾脏病分类草案中称为“无症状血尿”(asymptomatic hematuria),1981年又修订为“单纯性血尿”。此名称与国际上所谓的“孤立性血尿”(isolated hematuria)含义相似。
尿道旁腺癌
尿道旁腺癌发生在外阴前庭的尿道开口周围,尿道旁腺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
尿道创伤
男性尿道分为前、后尿道。前尿道创伤多在球部尿道,后尿道创伤则多在膜部尿道。阴茎部尿道因活动度较大,创伤机会较少。女性尿道因其短而直,受伤机会少。男性尿道创伤在平时为常见的泌尿系创伤。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XGPN)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慢性肾脏炎症,可产生弥漫性肾实质破坏。
小儿肾结核
肾结核(tuberculosis of kidney)是指结核杆菌自肺部或其他器官结核灶,经血行播散到肾脏,引起的继发性感染。本病发病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严重者以顽固性尿路刺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20~40岁的中青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肾结核是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的初发病灶,结核病从肾脏开始可以逐渐蔓延到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含有结核菌的尿液,经尿道、射精管和前列腺管蔓延到生殖系。
肾盂肿瘤和输尿管肿瘤
肾盂、输尿管肿瘤以移行细胞癌最为常见,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等与膀胱肿瘤相似。在我国肾盂移行细胞肿瘤的发病率高于国外报告。在肾肿瘤中肾盂癌一般占10%以下,而我国第三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统计占24%。尿路上皮器官发生肿瘤的机会不等,以膀胱肿瘤最为常见,其他器官较少。我国上尿路上皮肿瘤多于国外报道。尿路上皮器官肿瘤接触的致癌物质是相同的,尿路上皮肿瘤有多器官发病倾向,常是顺尿流方向发病,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统计占92%,逆尿流方向发病仅占8%。文献报告上尿路肿瘤30%~50%以后发生膀胱癌,而膀胱癌发生上尿路肿瘤机会为2%~3%。膀胱在泌尿器官中容量大,尿液停留时间长,水解酶激活致癌质成分,因此其发生肿瘤的机会远高于其他器官,在膀胱癌切除的标本里10%输尿管末端有原位癌。因此可以设想若膀胱癌病人生存更长些,则有可能发现更多的上尿路癌的病例。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引起肾积水的一种常见的尿路梗阻性疾病。由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梗阻妨碍了肾盂尿顺利排入输尿管,使肾盂排空发生障碍而导致肾脏的集合系统扩张。起初,肾盂平滑肌逐渐增生,加强蠕动,试图通过远端的梗阻排出尿液;当不断增加的蠕动力量无法克服梗阻时,就会导致肾实质萎缩和肾功能受损。
小儿后尿道瓣膜
后尿道瓣膜(posterior urethral valve)是男性儿童先天性下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的疾病,常致肾积水而被发现。随着产前超声的广泛应用,新生儿肾积水的发现率逐步提高,后尿道瓣膜的早期发现成为可能。
单侧肾缺如
单侧肾缺如即单侧肾未发育,又称称单侧肾(unilateral kidney),比双肾缺如的发生频率要高。但因没有特异性的症状或体征能提示单侧肾缺如,故发病率不确切。通常在行造影检查时无意发现患者为孤肾。产前超声检查能分辨出多囊肾或肾发育不全,从而提高本病的检出率。
膀胱瘘
临床上膀胱瘘患者较常见,其可与皮肤、肠道、女性生殖器官相通,原发病往往是泌尿系统外疾病。
没有找到任何疾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