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问大夫首页 >疾病库>骨科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骨科 治疗费用: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治愈率: 治疗周期: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一般治疗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西医治疗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磺胺及抗生素问世以前,死亡率高,治疗不及时常转为慢性骨髓炎,甚至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化脓性关节炎、病理性骨折和肢体生长障碍,造成肢体短缩或畸形,影响肢体功能。近年来由于做到早期诊断,以及药物疗法和外科处理上的改进,其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显著降低。急性骨髓炎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和适当的局部处理。

  1. 全身治疗

    加强全身支持疗法。高热时降温、补液、纠正酸中毒;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以增强病人的抵抗力。给予易消化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

  2.药物治疗

 骨髓炎为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应及早采用足量而的抗菌药物。随着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抗生素不断更新换代,根据作者的经验,选用抗生素并非产品愈新价格愈贵就愈好,而应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已长期使用的药物对于适当病例还是的。现将用于治疗骨髓炎的几种主要抗生素列举如下。

  (1)青霉素类(penicillin):

青霉素对酿脓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感染应列为首选,对厌氧菌感染也有良效。青霉素G对产气荚膜芽孢杆菌应为首选。半合成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萘夫西林(乙氧萘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苯甲异恶唑青霉素)能抵抗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之作用,在检出对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敏感之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使用,对酿脓链球菌和肺炎球菌也有作用。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和双氯西林(双氯青霉素)为首选口服剂型。氨基青霉素主要有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前者可口服、肌注和静注,后者只能口服。氨基青霉素类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对酿脓链球菌、肺炎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之作用不如青霉素G,但对肠球菌感染应为首选,对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也。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是抗假单胞菌的青霉素,对绿脓杆菌和多数肠杆菌。

  (2)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

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β-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少等优点。第1代头孢菌素以头孢西丁(cefazolin)在骨科使用最多,常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感染,包括骨髓炎,其半衰期较长,血清浓度较高。第2代头孢菌素主要有头孢孟多(cefamandole)、头孢西丁(头孢噻吩)、头孢呋辛(cefuroxime)及头孢尼西(cefonicid)等,与第一代头孢菌素比较,其抗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强,但不如第3代。头孢西丁(头孢噻吩)对厌氧菌特别是脆弱杆菌之作用,比其他第1、2代产品都强。第3代头孢菌素主要包括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去甲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噻甲羧肟)和头孢哌酮(cefaperazone)等,除肠球菌外对革兰阳性菌均有作用,但抗革兰阳性菌之作用不如第一代,对肠杆菌的作用则远胜于后者;对除绿脓杆菌外之多数革兰阴性菌有作用;对β-内酰胺酶有高度抵抗力。且对组织的穿透力强,能渗入到脑脊液中,对肾脏无毒性。据Mader等(1993)报道,头孢他啶(头孢噻甲羧肟)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强,可抑制其91%的菌株生长,但对严重绿脓杆菌感染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

  (3)万古霉素(vancomycin):

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有很强的作用,对于不能耐受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之患者应列为首选抗生素。

  (4)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

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是对有临床意义的厌氧菌(特别是脆弱杆菌群)作用最强的抗生素之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也有作用。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对包括骨在内的多数组织穿透力强,还可渗入脓肿。

  (5)利福平(rifampin):

利福平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有作用,对凝固酶阳性和阴性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作用尤为强大,但对多数革兰阴性菌之作用不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合并应用利福平与一种半合成青霉素治疗葡萄球菌性骨髓炎。

  (6)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霉素(gentamicin)、妥布霉素(tobramycin)、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和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对需氧革兰阴性菌感染,对革兰阳性菌差,对链球菌和厌氧菌也无作用。

  (7)喹诺酮类(quinolone):

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抗菌药。其主要特点为过敏反应少,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均有良好的制菌作用。其代表药物有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Gentry(1991)认为长期口服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和氧氟沙星(ofloxacin)可的控制慢性、顽固性骨髓炎。

  (8)三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异恶唑

(Trimethoprimi Et Sulfamethoxazoli,TMP-SM2)可注射或口服,主要用于需氧革兰阴性菌感染,对一些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酿脓链球菌也。据Ward等(1981)报道,合并应用TMP-SM2和利福平对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9)甲硝唑(metronidazole):

甲硝唑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且价廉,可用于除放线菌和微需氧链球菌以外的所有厌氧菌。此药易吸收且易穿透各种组织和脓肿。

  对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应根据感染类型、致病菌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及宿主状态,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治疗。用药方式多主张联合用药,Dahl(1998)指出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应优先选用青霉素或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与氯苯霉素或双氯西林(双氯青霉素)联合用药,用药时间至少持续4~7周。Dick曾报道用药短于3周者导致20%的婴幼儿及儿童的骨髓炎复发。用药途径应先经静脉应用大剂量抗生素3周,然后再口服抗生素3周,待体温正常,白细胞数恢复正常,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后2周再停药。此种用药径路可避免长期静脉内用药并发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的危险。

  3.局部治疗

 早期应用夹板、石膏托或皮肤牵引,抬高患肢并保持功能位,防止畸形和病理骨折,并有利于炎症消退。如给予大剂量抗生素2~3天后仍不能控制症状,或诊断性穿刺时在骨膜下或骨髓腔内抽吸到脓液或渗出液,即应在压痛明显处骨皮质上钻一系列小孔,然后用电锯或骨刀沿钻孔凿开进行“开窗”引流。注意勿剥离骨膜。如病人来院时发病已有数日,或发病才来,经强化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1~2天内无显效者,即应切开骨膜进行钻孔,开窗引流。宁失之于过早而不失之于过晚,如引流不见脓液无甚危害,而过迟者,

  可形成广泛骨髓腔扩散,大块骨坏死,全身病情趋于危重。对骨膜下的脓液引流的必要性应无争议,但有人认为不一定需要钻开骨皮质。有的学者认为骨内有足够血液供应,抗生素可达骨髓和骨皮质,地消灭细菌,控制炎症发展,此对发病1~2天内进行治疗者可能。作者强调早钻开骨皮质有利于判断骨髓腔内感染,及时开窗引流可防止感染扩散。特别是病人来院治疗往往较迟。

  二、预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无抗生素的情况下,死亡率很高。在有抗生素后死亡率下降为2%~3%,但治疗仍然并不理想,疗程长,常按月计算,严重影响健康。对成人患者症状重,痛苦大。对1岁以下的婴儿的骨髓炎,由于全身症状不明显,因此不能早期诊断,一旦发现,骨骺已遭严重破坏,引起肢体发育障碍,造成终身残废,若能及早诊断,及时进行的抗生素局部和全身治疗,可获得痊愈。Cunha指出及时的治疗可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愈率达到92%。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辨证论治

 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中医治疗

  1,提脓拔毒

 专属药效使坏死组织脱落、液化、将积存在病灶区内的各种至炎因子,随脓液通过窦道排除体外,改善瘀滞肿胀状态,调节又降低组织的酸化程度达到改善内环境。

  2,穿透性杀菌 

专属药效在局部形成柱状辐射环,持续、恒定于患区,而专属药效具有多靶点、重靶点起到强力的杀菌、抑菌作用,使病患区的毒性降低、防御机能增强。

  3,专属药效

使血管网、淋巴管网建立与畅通,病患区在得到营养物质的供应,促进肉芽组织、新生骨、扶正固本、增加骨与软组织的愈合能力,从里好到外,达到根本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目的。

查看全部

推荐医院

更多医院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相关疾病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