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问大夫首页 >疾病库> >骨质疏松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骨科 中医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1000 —— 3000元) 治愈率: 治疗周期: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西医治疗

骨质疏松一般治疗

骨质疏松西医治疗

  (一)治疗

  如前所述,骨质疏松症在出现骨折前多无症状,因此事先确定患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同时,药物只能使变细的骨小梁增粗,穿孔得以修复,但尚不能使已经断裂的骨小梁再连接,即已经破坏的骨组织微结构不能完全修复,可见本病的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

  预防包括获得最佳峰值骨量,干预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减少骨量丢失。骨峰值决定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遗传因素是主要的,约占75%,但迄今尚无的干预措施,环境因素是可以调整控制的。因此环境因素的预防措施应该从儿童以及青少年时期开始,包括摄入足够的钙,适当锻炼,尤其是负重锻炼可以增加骨峰值。消除危险因素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手段,如戒烟和避免酗酒,过多咖啡因、低体重、长期制动以及过度运动都因尽可能避免。对于必须摄入糖皮质激素以及其他有增加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尽可能使用最低剂量,可能的话采用吸入法使用激素,或使用激素的隔天疗法,以及进行肌肉增强锻炼法。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种。

  1、运动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如果有规则的运动,其骨量较之不进行规则运动者要高,各种运动中以负重运动为佳,能增加BMD,尽管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在成年,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为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h的运动总体钙增加,运动宜适量。但是运动过度致闭经者,骨量丢失反而加快。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减少老年人摔倒的几率。鼓励骨质疏松症患者尽可能的多活动。

  2.营养

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钙影响骨峰值的获得。欧美学者们主张青少年时期日摄入钙量(元素钙)为1,000~1,200mg,成人为800~1,000mg,绝经后妇女每天1,000~1,500mg,65岁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钙的摄入量为1500mg/d。个体小和蛋白质进量低的人群,钙的摄入量可略低于上述量。碳酸钙、氯化钙、乳酸钙以及葡萄糖酸钙元素钙的含量分别为40%、27%、13%和9%。如果钙剂在进餐后服用,同时服用200ml液体,能促进钙的吸收,而且分次服用比1次服用。胃酸缺乏者可服用枸橼酸钙,以利于吸收。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400~800U/d。

  3.预防摔跤

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科勒斯骨折。老年人摔跤的发生几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指数增加。适量运动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对于预防老年人摔倒有一定帮助。对于容易引起摔跤的疾病及损伤应及时加以地治疗。避免使用影响身体平衡的药物。

  4.药物治疗

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经验治疗发现缓释氟化钠以及低剂量的PTH能增加骨形成,可以阻止雌激素缺乏妇女的骨量丢失。前者还可以减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研究证实这些药物能改善BMI,对于性腺功能减退的骨质疏松症男性给予睾酮治疗能维持骨量。给予钙和维生素D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治疗药物都是在女性进行的实验,除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外,假定所有的药物对男性的治疗作用是相同的。

  (1)激素代替疗法

(hormone replacementtherapy,HRT):激素代替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选择,也是最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激素代替疗法可能带来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激素代替疗法避免用于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者。对于上述患者,可选用其他药物。

  激素代替疗法的药物为雌激素,可用妊马雌酮(结合型雌激素),0.3~0.625mg/d,对于未切除子宫者,建议周期使雌激素,即每天1次,连用3周,再停用1周。报道指出,雌激素治疗能减少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增加,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药物改善了血浆脂质浓度(高密度脂蛋白增高、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和药物对动脉的直接作用。如果停用雌激素,那么将在l~2年内迅速地再次发生骨量丢失,同时丧失雌激素带来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对本药过敏、乳腺癌、诊断未明的阴道或子宫出血、活动的血栓性静脉炎、血栓形成性疾病以及既往使用此激素引起类似症状者禁用。雌激素可减低抗凝药的作用,与巴比妥、利福平以及其他可诱导肝微粒体酶的药物合用可降低雌激素的血清水平。雌激素还可降低肝P450酶的活性,与糖皮质激素联用时可因此影响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与毒性。部分患者服用雌激素可以出现雌激素过度刺激的症状,如不正常的或大量的子宫出血、乳房痛,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液体潴留。长期服用雌激素治疗增加了子宫内膜增生的危险性,加用黄体酮能抵消此副作用,对于子宫已切除者则不须加用孕激素。服用雌激素患者应定期接受包括妇科检查在内的全面体检以及乳腺检查和摄影。出现黄疸以及不能控制的高血压时应停药。手术前2周应停药,以免引起血管栓塞。

  虽然激素代替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确切,但2002年7月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雌激素加孕激素替代疗法预防心血管疾病弊大于利,为此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建议停止预防目的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美国NIH下属的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进行了一项命名为妇女健康倡议、采用雌激素加孕激素为预防目的的激素替代疗法的研究,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的一级预防研究,从1993年开始,原计划持续8.5年,预计于2002年3月结束。出于安全性考虑,在平均随访了5.2年后,该研究于2005年5月31日终止。WHI共纳入了16,608名50~79岁的绝经后有完整子宫的妇女,其中8,506名妇女随机接受雌孕激素联合治疗,8,102名妇女随机接受安慰剂治疗。研究在美国的40个临床中心进行。该试验采用雌激素加孕激素联合治疗(妊马雌酮0.625mg/d,醋酸甲羟孕酮2.5mg/d),每天1次。到目前为止的WHI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雌孕激素联合疗法的转归为:脑卒中增加4l%;心脏病发生增加29%;静脉血栓形成率加倍;总的心血管疾病增加22%,乳腺癌增加26%,结肠癌减少37%,髋关节骨折减少1/3,总的骨折减少24%,两组间总死亡率无差异。上述结果的危险/益处比不能满足一级预防慢性病干预的需要。WHI的结果提示该方法对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的实际弊端可能超过预防骨质疏松带来的益处。鉴于此,在选择雌激素加孕激素治疗骨质疏松时应慎重,必须结合患者情况权衡利弊。

  雌二醇(estradio1):能减轻骨吸收增加成骨细胞活性,多项研究表明雌二醇能阻止脊柱和髋骨的骨量丢失,建议绝经后即开始服用,在耐受的情况下终身服用。成人0.1mg/d,周期服用,即连用3周,停用1周。可经皮肤贴膜使用,每天释放雌二醇的量不小于0.05mg,必要时调整剂量以控制绝经期症状。过敏、乳腺癌、血栓性静脉炎以及诊断不清的阴道出血禁用。另有炔雌醇(ethinylestradio1)和炔诺酮(norethindrone)属于孕激素,用来治疗中到重度的与绝经期有关的血管舒缩症状,1片/d。

  雄激素:研究表明对于性激素严重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男性患者,给予睾酮替代治疗能增加脊柱的BMD,但对髋骨似乎无效,因此雄激素可视为一种抗骨吸收药。

  睾酮(testosterone):肌内注射每次200mg,每2~4周1次,可用于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的BMD下降患者。肾功能受损以及老年患者慎用睾酮,以免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危险;睾酮可以增加亚临床的前列腺癌的生长,故用药需监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还需监测肝功能、血常规以及胆固醇;如出现水肿以及黄疸应停药。用药期间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供应。另有外用睾酮可供选择。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该类药物在某些器官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而在另一些器官可起雌激素的拮抗作用。SERMs能防止骨质疏松、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这类药物有雷洛昔芬(raloxifene,商品名Evista),为非类固醇的苯骈噻吩(nonsteroidal benzothiophene),是雌激素的激动药,能抑制骨吸收、增加脊柱和髋部的BMD,能使锥体骨折的危险性下降40%~50%,但疗效较雌激素差。该药适用于不愿服用雌激素或因病不能服用雌激素的具有中度骨质疏松症危险的妇女,尤其是那些具有绝经期血管舒缩综合征(如燥热、脸红)的妇女以及具有发生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危险的妇女。绝经前妇女禁用,也不推荐和雌激素替代疗法,Evista的剂量为60mg/d。该药具有拮抗华法林的作用,禁止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如考来烯胺)同时服用,与地西泮(安定)、二氮嗪、利多卡因等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联用时应谨慎。长期制动和手术前3天停用,以免引起血栓形成。

  (3)二磷酸盐类(Bisphosphonates)

:二磷酸盐类是骨骼中与羟基磷灰石相结合的焦磷酸盐的人工合成类似物,能特异性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并增加骨密度,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清楚,考虑与调节破骨细胞的功能以及活性有关。禁用于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妇女。第一代命名为羟乙基膦酸钠(etidronate disodium)称依替膦酸钠,治疗剂量有抑制骨矿化的不良反应,因此主张间歇性、周期性给药,每周期开始时连续服用羟乙基膦酸钠2周,每天400mg然后停用10周,每12周为一个周期。服用羟乙基膦酸钠需同时服用钙剂,如能坚持连用3年,可使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椎骨估量增加5.7%,股骨颈骨量的增加相对小些。骨活检的结果显示,这种周期疗法不影响骨矿化。

  近年来不断有新一代的磷酸盐应用于临床,如氨基二磷酸盐(alendronate,阿仑屈酯)、利塞膦酸(利塞膦酸钠)(risedronate sodium,商品Actonel)、氯瞵酸(氯甲二磷酸盐)(coldronate,商品bonefos,骨膦)以及帕米膦酸纳(pamidronate,商品名Aredia,阿可达)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特强,治疗剂量下并不影响骨矿化。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商品名fosamax,福善美)证实能减轻骨吸收,降低脊柱、髋骨以及腕部骨折发生率达50%,在绝经前使用可以阻止糖皮质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症。预防剂量5mg/d,治疗量10mg/d或70mg/周。服用本药后需站立或保持坐位30min,低钙血症、食管功能异常以致影响药物经食道排空。与含钙药物以及其他多价阳离子共同服用时,建议分开服用,至少相隔30min。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NSAIDs可增加胃肠道反应。有上消化道疾病、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5ml/min)时慎用;服药期间保证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出现严重的胃肠反应,如吞咽困难、吞咽痛、胸骨后疼痛以及胃烧灼感加重时应停药。目前国产的二磷酸盐有固邦,服用方法同辛伐他汀的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能阻止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在脊柱与股骨颈分别5%和1.6%。绝经的妇女连续服用利塞膦酸3年,椎体骨折和椎体外骨折的发生率分别下降41%和39%。利塞膦酸的剂量为5mg/d,新近上市35mg的剂型,为每周服用1次,疗效与5mg/d相当。骨膦主要作用于骨组织,其作用机制是防止羟基磷灰石结晶溶解和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的吸收。骨膦可导致破骨细胞产生形态学变化例如细胞包含物的损耗(如溶酶体)和皱状缘收缩。已有证据表明,骨膦还可抑制不同的中介物,如抑制酸液的产生、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溶酶体的释放,间接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骨膦的理化性质和羟乙基膦酸二钠(EHDP)类似,但其潜在的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功能较EHDP高10倍,而对骨矿吸收无影响。骨膦对钙和矿物质具有极强的吸附性,主要在骨骼中发挥作用。骨膦有胶囊、片剂以及注射液供选择。帕米膦酸钠是破骨细胞性骨溶解的抑制剂,能牢固的吸附在骨小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破骨前体细胞吸附于骨,以及随后转化成为成熟破骨细胞的过程。帕米膦酸钠为静脉使用。上述药物中,以阿仑膦酸钠最常用于治疗和防止骨质疏松症。

  (4)降钙素(Calcitonin)

降钙素为一种肽类激素,可以快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具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功能,对于骨折的患者具有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二磷酸盐和雌激素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国内常用的制剂有降钙素(Miacalcin,鲑鱼降钙素)和依降钙素(益钙宁)。降钙素有肠道外给药和鼻内给药2种方式,胃肠外给药的作用时间可持续达20个月。降钙素(密钙息)的使用方法是每天喷200U,两鼻孔交替使用,或100U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或静脉给药皆可。接受降钙素鼻内给药治疗的患者应该定期检查鼻腔,如有严重的鼻腔溃疡应停药;长期静脉给药的患者应防止低钙血症所致的手足搐搦并应定期检查尿沉渣。

  (5)维生素D和钙:

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生素D(如罗盖全、阿法骨化醇)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服用活性维生素D较单纯服用钙剂更能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和椎体外骨折的发生率。另有维生素D和钙的联合制剂可供选择,治疗比较可靠。

  (6)氟化物:

氟化物是骨形成的刺激物,可以增加椎体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每天15~20 mg的小剂量氟,即能地刺激骨形成且副作用小。单氟磷酸盐(Monoflurophospate,MFP)通过水解酶的作用在小肠缓慢释放,可持续12h。特乐定(Tridin)的成分为单氟磷酸谷氨酰胺和葡萄糖酸钙,每片含氟5mg,元素钙150mg,3次/d,与进餐时嚼服。本药儿童及发育时期禁用。

  对于接受治疗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BMD一次。如检测骨的更新指标很高,药物应减量。为长期预防骨量丢失,建议妇女在绝经后即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至少维持5年,以10~15年为佳。如患者确诊疾病已知会导致骨质疏松,或使用明确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建议同时给予钙、维生素D以及二磷酸盐治疗。

  5.外科治疗

只有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以后,才需外科治疗,其目的在于治疗骨折,尽早恢复正常功能。

  (二)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是骨折后相关并发症,在美国每年有约37,500患者死于骨质疏松骨折的相关并发症。骨质疏松症虽不能完全预防,但给予一定的预防措施,如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锻炼等,能在很大程度减轻骨质疏松症,防止严重并发症出现。

  此外,对于具有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患有导致骨质疏松症高危情况的疾病以及使用可致骨质疏松症药物的患者,及时去除高危因素,给予相应的药物预防治疗尤为重要。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以及种族;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家族史;生殖系统因素,尤其是过早绝经;与骨密度降低有关的生活方式有吸烟、酗酒以及缺乏锻炼、导致无月经的大强度运动(例如马拉松长跑者);饮食因素,尤其是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二者缺乏即可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以及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其他疾病以及用药,尤其是糖皮质激素;为减少骨折的发生率,应警惕老年患者容易摔倒的危险因素,包括平衡能力减退、体位性低血压、下肢肌力下降、反应迟钝、用药(如镇静剂)、视力障碍以及认知缺损。

骨质疏松辨证论治

  (1)肾精不足:

  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左归丸合虎潜丸加减。方中熟地、龟板、山萸肉、菟丝子、白芍滋阴养虚,补肝肾之阴;锁阳,鹿胶温阳益精,养筋润燥;枸杞益精明目;黄柏、知母泻火清热;虎骨(虎骨现已不用,可用牛骨代替)、牛膝强腰膝,健筋骨;山药、陈皮、干姜温中健脾。

  关节烦疼或发热加鳖甲、地龙、秦艽、桑枝;骨蒸潮热以生地代熟地,加青蒿、银柴胡、胡黄连;筋脉拘急加木瓜、汉防己、络石藤、生甘草;小儿虚烦易惊多汗抽搐者加牡蛎、龙骨、钩藤;若出现肌肉关节刺痛、拒按或有硬结,皮肤瘀斑、干燥无泽、面晃唇暗、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脉弦涩等血瘀的表现,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合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以养血活血,活络软坚。

  (2)脾肾气虚:

  治法:补益脾肾。

  方药:右归丸合理中丸加减。方中制附子、肉佳温补命门之火,以强状肾气;熟地、枸杞子、山萸肉、杜仲:菟丝子养血补肾生精;党参、山药、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干姜温振脾阳;当归养血和营;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温养督脉。

  腹痛拘急者加乌头、细辛、全蝎、蜈蚣;浮肿关节肿胀加茯苓、泽泻、苡仁、身倦乏力者加黄芪;肌肉萎缩者加灵芝、何首乌、鸡血藤、阿胶。对骨质疏松合并畸型或骨折的患者采用夹板或支架固定制动,并鼓励患者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骨质疏松中医验方

  (1)黄精、堂参、熟地、黄芪、首乌、巴戟天、杞子、龟板、鳖甲、肉苁蓉、鹿茸、大枣等药物煎骨汤、肉汤服用。

  (2)防风、威灵仙、川乌、草乌、透骨草、续断、狗脊各100g,红花60g,川椒60g,共研细未,每次用50~100g醋调后装纱布袋敷于皮肤上,并在药袋上加敷热水袋,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平均疗程30天,用于骨质疏松疼痛者。

  (3)济生肾气丸:每日7.5g,疗程半年,对腰背疼痛、日常生活障碍均可改善,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可长期服用。

骨质疏松其他

针灸

  1.体针肾阴虚者取肾俞、照海、三阴交;肾虚者取中脘、气海、命门,气血瘀滞取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属于虚证针刺手法以补为主,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施治留针15~20分钟,10次为1疗程。

  2.拔火罐一般在身柱、命门、阳关、肝俞、肾俞、脾俞处拔火罐。

  3.耳针取神门、交感、肝俞、肾俞、卵巢、肾上腺、内分泌等穴。

  4.温和灸取关元、气海、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每穴施灸5~7分钟,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查看全部

相关文章

推荐医院

更多医院

骨质疏松相关疾病

骨质疏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