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问大夫首页 >疾病库> >药物性皮炎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药物性皮炎 (药疹)
典型症状
浅表淋巴结肿大、背部长痘、皮肤弥漫性红肿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皮肤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皮肤红肿消退后,不适随诊。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剥脱性皮炎、低热、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血常规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常增加,白细胞可增高,有时亦出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者。
2.斑贴试验
在药疹中阳性率较低,曾报道阳性率为31.5%,对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的阳性率较高,斑贴试验比较安全,简便,如果出现阳性则不需要再做皮内试验及激发试验,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浓度可选10%~20%较好,基质用凡士林或70%酒精阳性率较高,卡马西平浓度应为3%~10%。
3.皮内试验
主要用于检测Ⅰ型变态反应,阳性率可达89.7%,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和金盐制剂阳性率较高,应从低浓度开始,结果阴性时再逐渐加大浓度,这样会比较安全。
4.激发试验
药物性皮炎消退后一定时期(1~2个月),用致敏药物仿照原来的给药途径,再次给药以观察反应情况来进行判断,该方法可靠,但十分危险,对重症药疹不能应用,在发疹型药疹,激发试验严重者可发展为剥脱性皮炎,本法可用于固定性红斑及无潜在性危险的红斑型,用药量要因人而异,在较重者激发药量要小,轻者药量可大,一般初次激发药量为1/10常量或更小,若无反应,则再次激发药量增加至1/10~1/4,而后依次1/2直至全量,每次激发应观察6~24h,若无反应再进行一次激发,对受试者应密切观察。
诊断标准
详细询问病史,熟悉各种药疹类型,观察临床表现及发展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才可作出药疹的诊断,但仍不能确诊,因为,直到今天对药疹仍然缺乏可靠的实验诊断方法,皮肤试验阳性的人在用药后不发生药疹,而阴性的人则可有药疹,而且,皮内试验可使敏感性很强的人发生严重药疹或其他药物反应,甚至引起过敏的休克而死亡,再有服药试验也不安全可靠,只能慎用到固定型药疹或不致发生严重反应的病人,在临床上用药后发生药疹,停药后消失及再用时复发的药物史很有诊断意义。 现代的免疫试验法如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嗜碱性粒细胞脱粒试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试验,白细胞组织胺试验等,能协助我们了解药物和机体之间的免疫关系,并无实用的诊断价值,总之药疹是常见病,诊断药疹时要客观分析,排除其疾病的可能性。 药物引起的荨麻疹,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湿疹,红皮症,毛囊炎,血管炎与其他特发性的疾病组织象是一样的,在这就不一一述明,下面将叙述一下有特点的药疹。 1.固定型药疹表皮内见到多数坏死的角朊细胞 棘层细胞气球变性,可发展成表皮内水疱,由于破裂细胞的胞膜仍留在疱内,使疱呈蜂窝状,真皮乳头高度水肿,可出现表皮下水疱,真皮上部可见到大量的噬色素细胞,真皮浅,深层可见到淋巴细胞的浸润及少许嗜酸,嗜中性白细胞,还可见到组织细胞及肥大细胞。 2.药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表皮角朊细胞大片融合性坏死 细胞结构消失,可见核溶,核缩及核碎,角质层仍呈网篮状,界面空泡改变,表皮下水疱,真皮浅层水肿,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少许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 3.扁平苔藓样药疹角质层出现灶性角化不全 颗粒层薄或消失,界面空泡变性,乳头真皮呈带状致密炎症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有时还见到浆细胞及嗜酸性细胞,炎症浸润不只在浅层,还可达深层。
查看全部

推荐医生

更多医生

推荐医院

更多医院

药物性皮炎相关疾病

更多疾病

药物性皮炎知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