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千日疮
寻常疣 (verruca vulgaris) 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祖国医学中称“疣目”、“千日疮”、“枯筋箭”,俗称“刺瘊”、“瘊子”等。好发于青少年,多见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皮肤和黏膜的损伤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初期表现为硬固的小丘疹,呈灰黄或黄褐色等,表面粗糙角化。本病发展缓慢,可自然消退,亦可采用局部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耳真菌病
耳真菌病又称真菌性外耳炎,系真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耳廓及外耳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占耳感染的15%~20%。是真菌感染所致。这类感染又称耳癣,引起耳廓感染的真菌主要是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石青样毛癣菌及羊毛状小孢子菌等。临床表现为耳廓癣,外耳道真菌病。耳廓癣用复方雷琐辛搽剂或眯康唑霜等,外耳道真菌病宜先清除痂片和耵聍。然后外用制霉菌素软膏。
疣状皮肤结核
疣状皮肤结核系结核杆菌通过皮肤外伤直接感染后发生的增殖性皮肤损害。病程缓慢,为皮肤结核中的良性型。是结核杆菌外源性再感染于一有免疫力的机体,使其产生局限性疣状皮肤结核。成人多发,尤以男性多见(70.8%),与结核病病人或结核病动物直切接触者发病率较高。感染常见于暴露部位,以手背、手指背部最多见。病变特点是:初起表现为单个丘疹,中央角层逐渐增厚,呈疣状性增生。该病病程极端缓慢,常多年不愈。
腋毛癣菌病
腋毛癣菌病(trichomycosis axillaries)病又名腋毛奴卡菌病(trichonocardiasis axillaris)、结节性毛霉菌病(trichomycosis nodosa),病原菌为微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tenuis)。本菌主要侵犯腋毛和阴毛,寄生于毛小皮的细胞内和细胞间,一般不侵犯毛皮质。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温带亦有散发。
人类疱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
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 virus,HHV)6,7,8型是近十年发现的疱疹病毒,临床致病范围广。HHV-6,7型是引起幼儿急疹和高热惊厥的重要病因。HHV-8型是卡波济肉瘤的致病因子,并与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系统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HHV-6,7,8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新病毒。
固定性药疹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具有起病急,皮损为孤立性或数个境界清楚的圆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的特点,谓之固定性红斑型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
类丹毒
类丹毒(erysipeloid)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insidiosa), 亦称为猪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iae)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常与职业有关,多发生于接触鱼肉的手部,引起类似丹毒样损害,可伴有全身症状。
外阴疖肿
外阴疖病为外阴皮肤毛囊或汗腺被侵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等病菌引起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疖,又称疔。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感染,经久不愈,称为疖病。外阴疖及外阴疖病与外阴毛囊炎病原菌相同。
蜂螫伤
蜂蛰伤是由蜜蜂、黄蜂等蜂尾的蜂毒刺刺蜇所致,蜂毒之主要成分为蚁酸,也含有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毒素。
寻常狼疮
寻常狼疮(lupus vulgaris)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面部。大多系附近淋巴结或骨结核病灶经淋巴管传至皮肤,或结核杆菌通过皮肤损伤而感染。中医认为此病多是气血不足,外感毒邪,痰浊凝滞血脉而成。在皮肤结核中本病最为常见,占所有皮肤结核病的50%~75%。
没有找到任何疾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