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耳源性脑积水
耳源性脑积水有两种,一是脑脊液增多脑室扩张的真性脑积水,一是侧窦血栓性静脉炎后遗的脑静脉循环障碍性颅内高压症,即假性脑积水。后者比较多见。
蝶骨嵴脑膜瘤
蝶骨嵴脑膜瘤是起源于蝶骨大、小翼上的脑膜瘤。内起自前床突,外抵翼点。早年Cushing将蝶骨嵴脑膜瘤分为内、中、外三个部位。近年Watts建议将此传统的定位分类方法简化为两型,即内侧型和外侧型。肿瘤多为球型,可以向周围各个方向生长。蝶骨嵴脑膜瘤可向颞部、额部和额颞交界处生长。内侧型肿瘤可起源于前床突,向眼眶内或眶上裂侵犯,也有少见的肿瘤向前颅窝底生长,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外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早期不出现症状。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十分常见。多为单发,多发者罕见,但可合并其他类型血肿,构成复合型血肿,其中以外伤着力点硬膜外血肿合并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较为常见,脑内血肿少见。硬膜外血肿可见于任何年龄病人,以15~40岁青壮年较为多见。儿童因颅内血管沟较浅且颅骨与脑膜粘连紧密,损伤脑膜动脉及脑膜剥离机会少,硬膜外血肿少见。
上皮样囊肿
上皮样囊肿是脑囊肿中的良性肿瘤,常发生于眼肌圆锥外,多附于眶内上或中上壁,可为哑铃状,颅内、眶内各有一部分。
松果体细胞瘤
松果体细胞瘤是发生于松果体实质细胞的肿瘤,可见于任何年龄组,但大多发生于25~35岁年龄段,儿童多为松果体母细胞瘤。男女性别比例基本相等。
脑膨出
脑膨出是一种先天性颅骨缺损,中枢神经系统部分组织经此缺损向颅外疝出。如果颅内疝出物只包括脑脊液和脑膜,则称为脑膜膨出,如果内容物为脑组织和脑膜,则称为脑膜脑膨出,如疝出物有脑组织、脑膜和脑室,则称为脑积水脑膜脑膨出。
颅内脊索瘤
脊索瘤是颅内较少见的一种破坏性肿瘤,深在于颅底部位,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神经症状和典型的影像学的改变两方面。1857年由Virchow首先记载脊索瘤,1858年Muller指出脊索瘤与胚胎脊索残留组织有关。 颅内脊索瘤多起自斜坡中线部位,位于硬膜外,呈缓慢浸润性生长。向前可生长到鞍旁或鞍上,甚至伸入颅内,或向下突入鼻腔,或咽后壁。也可向后颅窝生长,累及一侧桥小脑角,或沿中线向后发展而压迫脑干。脊索瘤位于蝶枕部占35%,脊柱部占15%,骶尾部最多占50%。
耳内脑膜脑疝
耳内脑膜脑疝是指多种原因引起鼓室乳突部骨质缺损,使脑膜脑实质疝入鼓室或乳突腔内。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系外伤后3周以后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多数头部外伤轻微,部分外伤史缺乏,起病缓慢,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早期临床表现症状轻微,血肿达到一定量后症状迅速加重,临床上在经影像检查确诊之前,易误诊为颅内肿瘤、缺血或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从受伤到发病的时间,一般在1个月,文献中报道有长达34年之久者。
脑室内脑膜瘤
脑室内脑膜瘤是发生于脑室内的脑膜瘤,起源于脑室系统的脉络丛组织。临床上属于少见的脑膜瘤类型。其中又以起源于侧脑室脉络丛的侧脑室脑膜瘤最为多见。
没有找到任何疾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