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
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accelerated atrial escape rhytym)又称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nonparoxysmal atrial tachycardia)、加速的房性自主心律、加速的房性自身心律等。临床较少见。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s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s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20s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min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心房内传导阻滞
心房内传导阻滞(intra-atrial block)简称房内阻滞,是指正常窦房结的激动沿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传导系统即结间束,将激动传至房室结,前结间束的房间支(又称为巴赫曼纤维)将激动从有房传到左房。当结间束传导功能发生障碍时,则出现心房内传导阻滞。
室性并行心律及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室性并行心律(ventricular parasystole)占并行心律的60%。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parasystole tachycardia)较其他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多见。
双侧束支传导阻滞
双侧束支传导阻滞(bilateral bundle-branch block,BBBB)简称双束支阻滞,亦称双侧束支主干阻滞,或左加右束支阻滞。是指左、右束支主干同时发生阻滞。
限制型心脏病
本病包括多发生在热带的心内膜纤维化及大多发生在温带的嗜酸细胞心肌病,本病在我国非常少见。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amilial combined hyperlipidemia,FCH)是于1973年首次被认识的一个独立的病症。在60岁以下患有冠心病者中,这种类型的血脂异常最常见。另有研究表明,在40岁以上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FCH为最多见的血脂异常类型。
左心发育不良
左心发育不良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发病率约为1~27/10万,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4%左右。这类畸形的共同点为左心循环在某部有狭窄或闭锁,而使左房、肺静脉及肺动脉扩张和压力增高,于是右室的血流增加,必须伴有动脉导管才能生存。1952年Lev将左半心发育不良及右半心肥大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称为左室通道发育不良综合征。1958年Noonan和Nadas对左半心通道梗阻和发育不良的心脏血管畸形称为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右室心肌梗死
右室心肌梗死(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RVMI)一般是由右冠状动脉主干闭塞所致,往往在临床上同时合并有下壁或后下壁心肌梗死。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持续的时间常很短,很快转为心室颤动,故心室扑动是心室颤动的前驱。心室扑动是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之间的过渡型,也可与心室颤动先后或掺杂出现。
没有找到任何疾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