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鳞状细胞癌症状
早期症状: 常见于面部、头皮、下唇、手背、前臂、阴部等处。尤其是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更易发生。初起为暗红色坚硬的疣样小结节,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中央有角质物附着,不易剥离,用力剥后可出血,呈小而硬的淡红色结节,边界不清,表面光滑,但常演变为疣状或乳头瘤状,有时表面有鳞屑。
晚期症状: 皮损逐渐扩大,形成坚硬的红色斑块,表面有少许鳞屑,边境清楚,向周围浸润,触之较硬,迅速扩大形成溃疡,溃疡向周围及深部侵犯,可深达肌肉与骨骼,损害互相粘连形成坚硬的肿块,不易移动,溃疡基底部为肉红色,有坏死组织,有脓液、臭味,易出血。溃疡边缘隆起外翻,有明显炎症,自觉疼痛。
相关症状: 丘疹 鳞屑 结痂 新月状溶骨性缺损 表皮角化 鳞状上皮 慢性溃疡
一、症状
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常见于面部、头皮、下唇、手背、前臂、阴部等处。尤其是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更易发生。初起为暗红色坚硬的疣样小结节,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中央有角质物附着,不易剥离,用力剥后可出血。皮损逐渐扩大,形成坚硬的红色斑块,表面有少许鳞屑,边境清楚,向周围浸润,触之较硬,迅速扩大形成溃疡,溃疡向周围及深部侵犯,可深达肌肉与骨骼,损害互相粘连形成坚硬的肿块,不易移动,溃疡基底部为肉红色,有坏死组织,有脓液、臭味,易出血。溃疡边缘隆起外翻,有明显炎症,自觉疼痛。如发生在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固潮湿与摩擦更易出血,发展更快,可形成菜花状,破坏性大,有明显疼痛,易转移,预后不良。
1.临床表现
早期皮损常呈小而硬的淡红色结节,边界不清,表面光滑,但常演变为疣状或乳头瘤状,有时表面有鳞屑。
根据肿瘤发展的快慢,肿瘤中央迟早会发生溃疡,发展迅速的肿瘤直径达到1~2cm大小之前就发生溃疡,溃疡表面呈颗粒状,有坏死组织,易出血,溃疡边缘宽而高起呈菜花状,性质坚硬,伴恶臭。发生于口唇的鳞癌90%发生于下唇,常为单个结节溃疡性皮损,较皮肤鳞癌发展迅速,预后差。一般来讲继发于放射性皮炎、焦油性角化病、瘢痕、溃疡、窦道者,其转移远较日光损伤,如日光性角化病为高;发生于口唇、阴茎、女阴者亦易于转移。
原发性鳞癌少见,早期为一小的丘疹,结节状或呈疣状突起,淡红色,表面粗糙,生长迅速易破溃并向周围浸润,多见于头顶部。继发性鳞癌多见,常在原有头皮的慢性溃疡、瘢痕等损害基础上癌变所致。
2.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形态,通常有两型:
(1)菜花样(乳头状)型:
初起为浸润性小斑块、小结节或溃疡,继而隆起成乳头状以至菜花样,淡红至暗红色,底宽,质硬,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附以鳞屑和结痂,顶部中心区常有钉刺样角质,若将其强行剥离,底部容易出血。此型多见于面部和四肢。
(2)深在型:
初起为淡红色坚硬小结节,表面光滑,有光泽,渐增大,中央呈脐形凹陷,周围有新发结节。结节破溃后,形成火山口样溃疡。边缘坚硬、高起并外翻,溃疡底面高低不平,有污垢坏死组织和恶臭、脓样分泌物,发展较快,向深处浸润,可达肌肉和骨骼。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很高,很早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但很少血源转移。预后较差。
3.病理分类
根据国际TNM(tumor,lymphnode metastasis)分类,鳞癌可分为:
T 肉眼所见原发病灶
Tis 上皮内癌
T0 初发肿瘤
T1 肿瘤最大直径为2cm以下
T2 肿瘤最大直径为2cm以上,5 cm以下(浸润至真皮浅层)
T3 肿瘤最大直径为5cm以上(浸润至皮肤深层)
T4 肿瘤侵犯其他组织(软骨、肌肉和骨骼)
N 肉眼所见淋巴结转移
N0 未扪及淋巴结
N1 扪及同侧所属淋巴结
N2 扪及两侧淋巴结,同侧淋巴结固定
N3 扪及两侧淋巴结,对侧淋巴结固定
M 有无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上述分类中,T1~T4处于N0M0者很少引起死亡。反之,处于N1 M1者则预后不良。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病人,病变部位常原有损伤性瘢痕或溃疡。病变质地较硬,呈结节或斑块,边缘隆起,增长较快。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可以诊断。
1】病史
40岁以上患者原有皮损史,如烧伤瘢痕、慢性溃疡、角化病和着色性干皮病等。
2】临床特征
偶或外表正常皮肤上发生质地较硬的结节或斑块,边缘似隆起并向四周扩展、增长迅速,应疑为本病。
3】组织病理检查
见真皮内有分化程度不一的鳞状细胞组织。
二、诊断
表皮角化,肿瘤由鳞状上皮细胞团块所组成,不规则地向真皮内浸润,棘细胞呈瘤性增生,呈条索状或巢状细胞团,边缘以基底细胞层,中心部有角化性癌珠,在癌细胞团内有很多分裂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