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功能障碍和多区域受累,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为此病引起的眼部异常。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功能障碍和多区域受累。在临床上分为良性型、复发-缓解型和慢性进展型3种类型。此病可引起视神经炎、葡萄膜炎、眼外肌病变等眼部异常。多发性硬化所致的葡萄膜炎是一种少见的类型。
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
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multifocal choroiditis andpanuveitis,MCP)是1984年由Dreyer和Gass首先报道的一种原因不明的伴有明显玻璃体和前部葡萄膜炎症的后极部多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的炎性病变。文献报道中的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和弥漫性视网膜下纤维变性综合征(diffuse subretinal fibrosis,DSF)与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这些病变是同一病种的不同表现还是3个不同的独立病种,目前尚无定论。该病一般不伴有全身性疾病,从炎症累及部位而言,此种疾病应属于葡萄膜炎的范畴。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是一种少见的多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症性疾病,典型地发生于青年女性近视患者,表现为后极部散在分布的黄白色病变,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内层脉络膜水平,呈自限性过程,通常不伴有眼前段和玻璃体炎症,多数患者视力预后良好。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是既密切关联又互相区别的两个疾病,均来源于肠道蛔虫。1932年,英国医生Mure在我国施行了首例胆总管切开取蛔虫术,1942年,华西医大施行了第2例胆总管切开取蛔虫术,从而揭开了东方胆道外科的新页。自发现胆道蛔虫以来的资料记载,本病至少在我国肆虐了半个世纪,并成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重要原因。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卫生条件的逐渐改善,胆道蛔虫病的发病率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Biliary Tract Dyskinesis Syndrome)又称为Oddi括约肌功能不全;Oddi括约肌闭锁不全;Oddi括约肌松弛症;Vater壶腹闭锁不全。本征一般分为功能性,病理性,机械性三种,但以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为多见。
蝶骨嵴脑膜瘤眼部病变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仅次于胶质瘤而占第2位,约占全部肿瘤的1/4。脑膜瘤主要发生于蛛网膜的内皮细胞,所以它可以发生于除脑实质以外颅内的任何部位。大脑镰旁、矢状窦旁及大脑凸面发生率高,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鞍旁、溴沟、小脑幕及小脑桥脑角等处。其中蝶骨嵴、鞍结节和鞍旁脑膜瘤可侵犯眼眶、视神经和脑神经引起一系列的眼眶病变。蝶骨区是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解剖学的关系,也是侵犯眼眶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蝶骨脑膜瘤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蝶骨大翼肿瘤、蝶骨嵴外侧肿瘤和蝶骨嵴内侧肿瘤。
单眼双上转肌麻痹
单眼双上转肌麻痹(double elevator paralysis)是指一眼的上直肌和下斜肌同时麻痹。临床表现为患眼下斜视,多合并水平性斜视和上睑下垂,此种上睑下垂多为假性或混合性,易误诊先天性上睑下垂。
顶叶肿瘤
顶叶肿瘤发生率较额、颞叶者低,肿瘤多为胶质瘤,约占颅内胶质瘤的8.52%;其次为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6.50%;再其次为转移瘤。好发于成年人。
丹吉尔病
丹吉尔病又名α-蛋白血症,本病名与氟吉尼亚Tangier岛有关,这是第1个患此病的病人的家乡,其特征为: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S)几乎完全缺如,很多组织中组织细胞内胆固醇酯累积,特别是在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肝、脾,黏膜和皮肤。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低。
大网膜扭转
大网膜是腹腔内最大的腹膜皱襞,近侧分别起于胃大弯及横结肠,向下延伸时互相融为一体。远侧游离于腹腔下缘呈裙状,覆盖在内脏的表面,活动度较大。大网膜的长度、宽度、厚度及形态差异较大,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并有大量脂肪沉积。 大网膜扭转(Torsion of the Omentum)较为少见,男多于女,发生年龄3~75岁,多见于25~50岁,以肥胖者为多,本病可引起明显腹痛和胃肠道症状,不易与其他急腹症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