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问大夫首页 >疾病库>心血管内科 >房室管畸形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房室管畸形 (参考内科学)

  (一)临床表现

  房室管畸形的临床表现按病变类型、左至右分流量的大小、房室瓣返流的轻重程度和肺血管阻力升高的情况而异。单纯第1孔型心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心房间隔缺损相似,大多数病人在出生后早年可不呈现临床症状,长大后由于肺高压引致肺血管阻塞性病变即可出现劳累后心悸、气急,运动耐量降低,呼吸道感染和右心衰竭等症状。

  部分型房室共道病例体格生长较差且较早发生肺高压,早年即可呈现前述临床症状和心力衰竭并持续加重。

  完全型房室共道病例在出生后1年甚或1月内即可呈现肺高压,心力衰竭并进行性加重。呼吸快速,周围循环灌注不良,心脏增大并可出现紫绀,常在早年死亡。约半数病人伴有先天性痴呆。

  (二)体格检查

  多数病孩生长发育迟缓。前胸廓饱满隆起,心尖搏动强烈,心浊音区扩大,单纯第1孔型心房间隔缺损的胸部体征与第2孔型心房间隔缺损相似。并有房室瓣裂缺和完全型房室共道的病例心前区可听到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心尖区最为响亮,并可扪到震颤。肺高压病例肺动脉瓣区第2音加强,固定分裂。胸骨旁左下方和心尖区尚可能听到舒张期滚筒样杂音。心力衰竭病例则肝脏肿大,有时出现紫绀。

  (三)病理生理

  房室管畸形产生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左至右分流。分流量的大小取决于病变的情况。心室间隔完整且无房室瓣关闭不全的病例则仅心房水平存在左至右分流,造成的循环生理影响主要是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右心室搏出量及肺循环血流量增多,与第2孔型心房间隔缺损相类似;兼有左房室瓣关闭不全者则心脏收缩时,左心室血液返流入左心房,左至右分流量显着增多,左、右心室心搏量均增大。

  这类病例在早年即可呈现心脏显着增大和心力衰竭。完全房室共道病例由于心室间隔也存在较大的缺损,舒张期左心房血液可流入右心室,收缩期左心室血液可流入右心房,左至右分流量更大,约2/3病例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接近于体循环压力,肺血管阻力可在出生后1年内迅速增高,右心衰竭更早呈现。晚期病例随着肺血管阻力升高,左至右分流量逐渐减少,最终呈现右至左逆向分流。

  1.第1孔型心房间隔缺损 胚胎期心内膜垫发育不全,未能与第1隔完全融合,出生后第1孔持续未闭。缺损呈半月形,下缘为房室瓣瓣环,上缘为第1隔下缘,冠窦开口位于缺损的后上方,二尖瓣和三尖瓣叶无异常,心室间隔完整。此型甚为少见。

  2.部分型房室共道 除第1孔型心房间隔缺损外,二尖瓣六瓣叶中央部位缺裂。裂口长度不一,从瓣叶游离缘小的缺裂到整个瓣叶全长分裂。裂口边缘瓣叶组织卷缩,并有腱索附着。多数病人三尖瓣瓣叶无裂缺,瓣叶基部附着于心室间隔,两侧心室腔间无通道。二尖瓣大瓣叶缺裂产生关闭不全,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左心室返流入左心房,再经第1孔型心房间隔缺损进入右心房。此型缺损在房室管畸形中最为常见。

  3.完全型房室共道 此型缺损比较少见,病变复杂,形态变异亦较多。心房间隔下部第1孔型缺损与心室间隔膜部缺损相连接,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均异常,可分裂为数片小瓣叶左、右房室环互相沟通,二尖瓣和三尖瓣瓣叶均缺裂,正常的二尖瓣和三尖瓣被共同房室环的前瓣叶和后瓣叶所替代。二尖瓣前瓣叶和三尖瓣隔瓣叶可部分或完全分裂成为两个组成部分,亦可融合成为整片的共同前瓣叶。

  前一种情况最为多见,前瓣叶型口边缘通过许多细短的腱索将二尖瓣及三尖瓣附着于心室间隔上缘的两侧;极少数病例共同前瓣叶裂缺边缘通过腱索附着于右心室异常的乳头肌而不附着于心室间隔上缘。此外,二尖瓣前瓣叶与三尖瓣隔瓣叶亦可无裂缺且互相融合成为共同前瓣叶,瓣叶与心室间隔及心室壁之间没有腱索,悬浮在心室间隔缺损的上方。这种情况也较多见。

  完全型房室共道病例由于后瓣叶腱索一般较前叶腱索短,心室收缩时瓣叶对合不良,关闭不全程度较重,返流量大。左心室腔一般较右心室小。

  4.单心房 胚胎期心房间隔组织不发育而整个缺失,心脏仅有单个心房腔,并可伴有瓣叶畸形。此型缺损极为罕见。

  房室管畸形尚可伴有动脉导管未闭,法乐四联症、肺动脉口狭窄等其它先天性心脏血管病变。

查看全部

推荐医生

更多医生

推荐医院

更多医院

房室管畸形相关疾病

更多疾病

房室管畸形知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