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拥有雄厚技术实力,较高学术水平,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临床重点科室。科室由一群较年轻、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合理、创新及科研能力较强、富有团队精神的人才组成。团队共有6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2人,硕士导师5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27人,医技人员3人,麻醉护士9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8人,在读硕士6人。所担任的学术职务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重症学组委员,云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常务委员。荣获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一人,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该科与重症医学科为美国心脏学会唯一在云南授权的培训中心,现有美国心脏学会BLS、ACLS培训导师6人,培训中心已正式开班并完成首批学员培训。科室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势头强劲。
临床麻醉设备与国际接轨。医院现有29个手术间均配备国际先进仪器设备:全能麻醉机,包含ECG、NIBP、SPO2、T、双有创多参数监护仪,微量输注泵,气体监护仪,多功能麻醉救护车;国际领先的含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心排量、有创血压监测的心排血量监护仪;含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乳酸的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肌松检测仪,多种可视喉镜,纤支镜,靶控输注泵,脑电双频指数仪,神经刺激仪,血液回收机,除颤仪等。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各种危重病人复杂高难度手术的麻醉管理成为了一种挑战,但在医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以及科室主任及团队共同努力下,各种难题迎刃而解。年手术量达15000余例,麻醉相关死亡率小于1/10000。科室在保证病人安全和手术顺利完成的同时,注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探索,开展了困难气道管理、麻醉深度监测、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大出血患者血液保护、自体血液回收、监测心排量指导危重病人麻醉、大剂量氨甲环酸在脊柱侧弯矫形术的运用、术前心肺功能评估新方法、麻醉与抗凝治疗、TCI技术、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技术等各项新技术和方法。目前科室业务范围包括: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普通外科、骨科、心胸血管乳腺外科、烧伤外科、脑外科、妇产科、眼科、肿瘤科、耳鼻喉科、口腔颌面整形外科、介入、无痛检查、无痛人流、体外震波等各种临床麻醉,以及危重病人的救治。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担负着硕士研究生、麻醉本科实习生、培养麻醉进修医生、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麻醉护士培训的任务。以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诊疗为基本结构,科室积极调动有力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临床资源,针对不同群体分别制定不同的理论和实践全面培训计划,建立起一整套较完善的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培训体系以模拟训练实战练习为特色,定期以病案为题材的临床思维训练,每周末一次基础理论学习,每月一次病案讨论,每年派年轻医师到国内著名的专科医院(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儿童医学中心等)进修,每年派年轻医师到国外交流学习的主治医师培训计划。一方面提高了临床麻醉的质量,另一方面建立了亚学科专业。目前科室建立了心血管、器官移植、神经外科、胸外科、小儿科等麻醉等专业方向。
麻醉科以降低围术期死亡率为主要研究方向,完成了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术前评估与围术期管理策略的研究;非心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在大出血患者容量复苏,成分输血,凝血功能调控等方面开展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有:容量复苏与水通道蛋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脑缺血再灌注损失(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地氟醚与七氟醚对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