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异常开放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中西医治疗
2015-11-24 来源:互联网
咽鼓管咽口正常处于关闭状态,只在吞咽、呵欠、张大口和擤鼻等动作时方作瞬息开放,进行鼓室内气体交换。如咽口肌肉麻痹、萎缩,可使咽口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而产生症状,称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咽鼓管咽口正常处于关闭状态,只在吞咽、呵欠、张大口和擤鼻等动作时方作瞬息开放,进行鼓室内气体交换。如咽口肌肉麻痹、萎缩,可使咽口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而产生症状,称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该病的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物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症状
一、症状
1.耳鸣:系因呼吸引起鼻咽部气压改变,使空气进入中耳而导致的响声,为一特殊的他觉性耳鸣。表现为与呼吸节律一致的低音调吹风样耳鸣,以及鼓膜内外扇动所致的拍击声。耳鸣在运动、劳累、说话、呵欠、吞咽及张口等情况下加重;急促吸鼻、平卧或将头低垂于两膝之间时减轻;感冒等情况下可有缓解。
2.自听增强:系因患者讲话时声音直接经处于异常开放状态的咽鼓管进入鼓室所致。患者常因此症状而十分痛苦,不愿多讲话。
3.耳闷胀感、阻塞感:系因呼吸时空气冲入鼓室所致。
4.部分患者有鼻咽部活瓣感。
5.偶见用力擤鼻或用力吸气时耳内疼痛及眩晕感。
二、临床分型:
余孝基1964据临床表现将本症分为通畅型和活瓣型2型。
①通畅型:耳鸣主要为吹风样声响和拍击声,前者系空气与中耳结构摩擦所致,后者系鼓膜扇动时的拍击声;查体于平静呼吸或呼吸略深时即见明显的鼓膜扇动。
②活瓣型:患者只在说话、呵欠、吞咽及张口时耳内突然出现响声,自听增强、耳闷胀感及吸鼻习惯;查体时嘱患者捏鼻闭口稍用力呼吸可见鼓膜明显扇动。临床多数病人属活瓣型。
西医治疗
1.病因治疗:体重严重下降引起者应加强营养,妊娠引起者分娩后可缓解,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者需请神经科治疗。
2.局部治疗:一般采用使咽鼓管管腔及咽口变窄的方法,需结合病情慎重选用,并密切观察,谨防咽鼓管过度狭窄。
1吹药粉法:经咽鼓管导管吹入4:1的硼酸和水杨酸粉,每周2~3次,此法使咽鼓管粘膜肿胀而暂时缓解症状。
2药物涂抹法:系以化学腐蚀剂经咽鼓管导管涂于咽鼓管咽口内,以使咽鼓管内产生疤痕,缩小咽鼓管口。常用药物有10%~20%硝酸银、5%~10%三氯醋酸及5%石碳酸等。
3硬化剂或硅胶等注射法:将硬化剂、硅胶及自体血清等注射于咽鼓管咽口处的粘膜下,以使开口变窄。
4电凝固法:通过绝缘的咽鼓管导管电凝咽鼓管咽口。
3.植入中耳通气管:有学者经鼓膜切口植入中耳通气管,使鼓膜内外压力平衡,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4.手术治疗:
①咽鼓管咽口软骨切断缝合术:Simonton经腭进路作咽鼓管咽口软骨的切断缝合术,以使咽鼓管咽口缩小。
②咽鼓管鼓室口半堵术:经患耳外耳道前壁切口,暴露咽鼓管鼓室口,刮除鼓室口上壁粘膜,塞入自体骨片或同种异体锤骨头,以医用胶粘合,但仅将咽鼓管部分堵塞,使管腔缩小。
③腭帆张肌松解术:是目前较常用的手术方法。于患侧上颌结节内侧、硬腭后缘之翼板钩突处切口,暴露钩突,将钩突部前面的腭帆张肌肌腱分离,小心提起并套过钩突,使其改行于钩突背侧。也可将钩突凿断或将钩突骨折而不完全折断。这样腭帆张肌即被松解,从而使咽鼓管管口开放和管腔扩大的力量减弱,闭合的力量相对增加,故咽鼓管的自然闭合状态得到改善
咽鼓管异常开放要做的检查
1.耳镜检查:可见鼓膜随呼吸节律而扇动,吸气时内凹,呼气时向外膨出,此为本症的一个重要体征。重症者甚易发现,轻症时可嘱患者捏鼻闭口稍微用力呼吸或闭口并堵住一侧鼻孔而通过另一侧鼻孔深呼吸,方可发现此征。本病患者鼓膜外观一般正常,少数呈萎缩菲薄状态。、
2.听诊管检查:将听诊管插入患者外耳道,可听到患者的呼吸声和说话声。、
3.鼻咽镜检查:偶见咽鼓管圆枕萎缩、咽鼓管咽口扩大或咽隐窝疱痕粘连
4.咽鼓管阻力测定:Hartmann法测量咽鼓管阻力小于2.67kPa。
5.纯音测听:一般听阈正常,某些患者有轻度传导性聋,少数存在感音神经性聋。
6.声导抗测试:部分患者的鼓室导抗图可出现咽鼓管异常开放的特征性波动型曲线,这种波动型曲线的切迹的出现与呼吸同步,据此可与伪迹相鉴别。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中气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固窍。
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炙黄芪30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党参10g,当归10g,茯苓10g,葛10g,炙甘草6g。病久不愈酌加丹参、桃仁、红花之类活血化瘀。
2.阴虚津亏
冶法:生津润燥,滋阴固窍。
方药:麦味地黄汤《寿世保元加减。山茱萸10g,淮山药12g,生地15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麦冬10g,五味子10g。咽干鼻燥甚者加桑椹子、枸杞、沙参;头昏耳鸣加女贞子、旱莲草、蔓荆子;失眠加柏子仁、酸枣仁。本证亦可用河车大造丸。\
二、其他疗法
1.涂药:30%芫花酊涂布咽鼓管咽口,每周一次;或10%硝酸银烧灼咽鼓管咽口。
2.吹药:瓜蒂散瓜蒂、赤小豆、丁香或金黄散天花粉、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经导管吹入病侧咽鼓管内,以缩小管腔,3天吹一次,5次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