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藤的食用方法及禁忌
2015-08-04 来源:互联网 专题:鸡血藤
鸡血藤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不过此名字在民间还有很多种叫法,如: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都是它的别名。
据称,鸡血藤是民间女性常用的一种药物,虽然鸡血藤味道苦,但其功效与作用却非常强大。尤其是对于妇女而言,其用途甚多。
据中医介绍,鸡腾血具有活血舒筋,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经闭,白细胞减少症。治疗风湿所致的腰膝关节疼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常与红花桃仁、赤芍、地龙、黄芪、当归、丹参等配伍。可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妇科病的治疗。
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鸡血藤有活血舒筋;养血调经的功效,鸡血藤主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闭经。
鸡血藤的食用方法:
鸡血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浸酒。
鸡血藤用药禁忌:阴虚火亢者慎用鸡血藤。
鸡血藤煲鸡蛋
功效:活血补血,舒筋活络。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贫血等症。
**鸡血藤**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材料:鸡血藤30克 鸡蛋2个
制法:将鸡血藤、鸡蛋加清水两碗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煮成1碗后,加白砂糖少许调味。
用法:每日2次,饮汤,食鸡蛋。
鸡血藤炖猪蹄
功效:此菜具有补血活血、强筋骨作用。可防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乳汁不通、贫血等症。
材料:鸡血藤30克,猪蹄1只,生姜、忽、胡椒、绍酒、盐、白糖、味精适量。
制法:
1、将猪蹄上的毛刮洗干净、先将猪蹄放在沸水锅内焯去血污和腥膻味,再放入炖猪蹄砂锅内。姜拍松,葱切段。
2、将鸡血藤切段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用清水浸漂过,放入砂锅内。加入姜、葱、绍酒、胡椒、盐、白糖,清水适量漫过猪蹄。先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转用文火2——3小时,至熟烂。
3、捞出猪蹄,切成块,再放入汤内煮沸,捞出纱布药袋不用,放味精调好口味即成。饮汤食肉。
鸡血藤煲乌蛇汤
功效:鸡血藤煲乌蛇汤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素,有补血活血、舒筋活络的功效。
材料:鸡血藤50克,去壳红枣10枚,乌蛇1条.盐适量。
制法:
1、乌蛇剖洗干净,去皮、头、内脏。
2、斩断;红枣、鸡血藤洗净。
3、以上食材入沸水.中火煲3个小时.撒盐即成。
乌鸡鸡血藤汤
功效:益气补血、活血祛淤,治月经来潮无定期、经量少、色紫红有块、时有腹隐痛、面色萎黄。
材料:乌骨鸡500克,鸡血藤30克,生姜片、盐各适量。
做法:
1、将乌骨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切成块;鸡血藤洗净,切碎。
2、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鸡肉、鸡血藤、生姜片、精盐,用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2小时,肉烂味出即可。
鸡血藤当归煲鸡汤
功效:隆冬时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原发性的与寒冷、潮湿、病灶感染有关;继发性的多继发于腰椎间盘脱垂,腰椎关节、骶骼关节及盆腔内各种疾病。此病属中医“腰腿痛”范畴,多为风湿侵袭,脉络阻滞所致。鸡血藤、夜交藤、当归煲鸡汤,有活血通络、疏风散寒之功,对坐骨神经痛的肢体麻木、行走不利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材料:鸡血藤、夜胶藤各25克,当归10克中药店均有售,鸡半只,猪瘦肉100克,生姜4片。
做法:药材稍浸泡,洗净,用煲汤袋包裹;鸡去脏杂、尾部,和猪瘦肉均洗净。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用。
用法:宜一周3至4次。
鸡血藤汤
功效:补气养血,治填精补髓,精髓不足,气血亏虚。
组成:鸡血藤30克,大熟地24克,杭芍18克,当归12克,枸杞子24克,山萸肉24克,炙黄芪30克,锁阳9克,马戟天12克,补骨脂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禁忌:阴虚火亢者慎用。
出处:刘秉麟方。
鸡血藤茶
功效:舒筋,活血;镇静。
作用: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
材料:鸡血藤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淫羊藿鸡血藤酒
功效:温肾通络,养筋健骨。适用于肾阳虚弱所致的腰膝冷痛、筋骨疼痛、绵绵不休、不耐劳累等。
材料:淫羊藿50克,鸡血藤50克,米酒500毫升。
做法:
1、将淫羊藿、鸡血藤洗净,晾干,切碎,装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放入瓷坛内。
2、加入米酒,密封坛口,每日振摇1次,浸泡10天以上即可。
鸡血藤的饮食禁忌及注意事项:
孕妇忌用,忌食寒凉、生冷食物,感冒时不宜服用,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同时,服用鸡血藤片还需注意:
一、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应去医院就诊。
二、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三、服药二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四、对鸡血藤片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五、鸡血藤片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六、请将鸡血藤片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七、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鸡血藤片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