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的品种分类及来源
2015-08-02 来源:互联网 专题:砂仁
砂仁又名小豆蔻,多年生草本。是热带和亚热带姜科植物的的果实或种子,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药材。株高1.5-3米,茎散生;茎匍匐地面,节上被褐色膜质鳞片。茎粗壮,棕红色。种子团分3瓣,每瓣种子5~9枚,种子气味芳香而峻烈,用作香料,稍辣,其味似樟。在东方是菜肴调味品,特别是咖哩菜的佐料。在斯堪的那维亚则常用于面食品调味,也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药材。
药用的砂仁的来源
1、主要产于中国广东省的春砂;
2、是中国海南的壳砂;
3、叫缩砂密,主产于东南亚国家。其中,春砂果实入药的**比较显著,品质也比较好,在国际药材市场上享有比较高的声誉。中医认为,砂仁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胃、肾和脾,能够行气调味,和胃醒脾。砂仁常与厚朴、枳实、陈皮等配合,治疗胸脘胀满、腹胀食少等病症。
形态特征
中部叶片长披针形,长37厘米,宽7厘米,上部叶片线形,长25厘米,宽3厘米,顶端尾尖,基部近圆形,两面光滑无毛,无柄或近无柄;叶舌半圆形,长3-5毫米;叶鞘上有略凹陷的方格状网纹。
穗状花序椭圆形,总花梗长4-8厘米,被褐色短绒毛;鳞片膜质,椭圆形,褐色或绿色;苞片披针形,长1.7毫米,宽0.5毫米,膜质;小苞片管状,长10毫米,一侧有一斜口,膜质,无毛;花萼管长1.7厘米,顶端具三浅齿,白色,基部被稀疏柔毛;花冠管长1.8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1.6-2厘米,宽0.5-0.6厘米,白色;唇瓣圆匙形,长宽约1.6-2厘米,白色,顶端具二裂、反卷、黄色的小尖头,中脉凸起,黄色而染紫红,基部具二个紫色的痂状斑,具瓣柄;花丝长5-6毫米,花药长约6毫米;药隔附属体三裂,顶端裂片半圆形,高约3毫米,宽约4毫米,两侧耳状,宽约2毫米;腺体2枚,圆柱形,长3.5毫米;子房被白色柔毛。蒴果椭圆形,长1.5-2厘米,宽1.2-2厘米,成熟时紫红色,干后褐色,表面被不分裂或分裂的柔刺;种子多角形,有浓郁的香气,味苦凉。花期:5-6月;果期:8-9月。
品种分类
1、阳春砂仁:
多年生草本,株高1.2-2.5m。茎圆柱形,匍匐于地面节上具鞘状膜质鳞片。芽鲜红色,锥状。茎直立,圆柱形。叶无柄或近无柄;叶舌关圆形,长3-5mm,棕红色或有时绿色;叶2列,叶片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5-40cm,宽2-5cm,先端尾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全缘,两面无毛或有时下面有微毛。花葶从茎上抽出,长7-15cm;总花梗长3-10cm,被细柔毛;鳞片膜质,椭圆形,褐色或绿色,长0.8-2.5cm,先端钝圆,基部常连合成管状,穗状花序椭圆形,总苞片膜质,长椭圆形,长约1.8cm,宽约0.6cm;苞片管状,白色,长约1.1cm,膜质,先端2裂;花萼管状,白色,长约1.7cm ,先端具三浅齿;花冠管细长,白色,长1.8-2.0cm;唇瓣圆匙形,白色,长宽1.6-2.0cm,中央部分稍加厚,呈现淡黄色或黄绿色,间有红色斑点,先端2浅裂,反卷;侧生退化雄蕊2,位于唇瓣的基部,呈乳头状突起;雄蕊1,长约1cm,花药长约6mm,药隔附属体3裂,先端裂片半圆形,反卷,两侧裂片细小,花丝扁平,较花药略短,子房被白色柔毛。蒴果椭圆形,长1.5-2cm,直径约1.5cm,具不分枝的软刺,棕红色。种子多数,聚成一团,有浓郁的香气。花期3-5月,果期7-9月。
2、绿壳砂仁:
本变种与正种外部形态极相似,区别点是:本变种茎先端的芽、叶舌多呈绿色,果实成熟时变为绿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3、海南砂仁:
与砂仁不同之处为:本种叶舌极长,长2-4.5cm。果具明显钝3棱,果皮厚硬,被片状、分裂的柔刺,极易识别。花期4-6月,果期6-9月。
该植物原产印度南部潮湿的森林,可收采野生的果实,现印度、斯里兰卡和危地马拉大量栽培。地上部分多叶从分枝的茎长出高1.56米5三 一;花枝长约1米约3呎,直立或蔓生;每条花枝生有多数花朵,花径约5厘米2 吋,花瓣绿色,唇瓣白色具紫脉。完整的果实径8ㄢ5公厘,是绿色的三面体广椭圆形蒴果,内含有15三 钯黑色、红褐色至褐黑色的硬而具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