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记录 我要提问
咨询
首页 > 健康资讯 > 中医文化 > 正文
立即在线咨询医生

14万三甲医院医生 3分钟接诊 智能分诊

茵陈的简介

2015-08-02      来源:互联网        专题:茵陈

茵陈蒿,学名: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拉丁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茵陈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

来源: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采制: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陈蒿”。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用法用量:6~15克。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注: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食疗汤水:以茵陈、煎好的鲫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阅读: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茵陈的功效 藏茵陈的功效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在线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