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晋名医郭玉与程高
2014-10-12 来源:互联网
郭玉公元1~2世纪,东汉广汉郡今四川新都县,一说广汉县人,是汉和帝时负盛名的医学家。
郭玉的师祖是一位隐士医学家,即四川涪水附近以钓鱼为生的一老翁,世人不知其姓名,所以称为“涪翁”。史志记载:“涪翁避王莽乱隐居于涪,以渔钓老,工医,亡姓氏。”《直隶绵州志隐逸卷41,涪翁“所居处为渔父村”,“在涪城东四里”《三台县志方使卷9,涪翁“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而效,乃著《针经、《诊脉法传于世。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后汉书?方伎列传,绵州人民为了纪念他。将涪翁列入南山十贤堂,又有“涪翁山石刻”、“汉涪翁像碑”等胜迹。
郭玉的医术、医德和对针灸与诊法的贡献,为朝野所叹服。他死在官任上。
程高也是位隐士医家。广汉今遂宁县东北,或今射洪县人。郭玉年少时拜程高为师,“学方诊六征之技,阴阳不测之术。”在汉和帝时公元89~105年为太医丞,治病多应,皇帝感到奇异,为试验郭玉诊脉,使一手腕肌肤似女人的男子,与女子杂处帷帐中,令郭玉各诊一手,问郭玉此人所患何病,郭玉诊脉与望形色相兼,诊出其中有故,说:“左阴右阳,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皇帝为之赞叹不已,郭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诊病“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但在为贵人治病时,往往**不很满意。皇帝派一个贵人患者,换上贫寒人的衣服,并变换居处,请郭玉诊疗、郭玉一针而愈。皇帝诏问郭玉,郭玉回答说:“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碍言也”。反映了他在诊治疾病时全神贯注,为病人负责的精神。郭玉对答中分析了为贵人诊病的难处,他说:“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郭玉以上论述正确估计了存在于东汉王公贵族的生活和思想行为对疾病诊治的不良影响;同时也科学地揭示了医生诊治不同社会地位的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障碍。他是继扁鹊之后又一个对医疗社会与心理有研究的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