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粉丝22
李勋的个人照片
李勋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 生殖与男科诊疗中心

什么是睾丸鞘膜积液?

发表时间22:2016-01-0818541人阅读

睾丸鞘膜积液是围绕睾丸的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病变,可见于各种年龄,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鞘膜积液治疗不必象腹股沟斜疝那样积极,因为大部分婴儿及新生儿鞘膜积液2岁之内能自愈。积液如果很严重的话,可能会妨碍睾丸的发育,可以用注射器抽出液体。不能自愈者可在2岁之后手术治疗。河南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中心·男科李勋

婴儿的睾丸鞘膜积液常可自行吸收消退,不需手术治疗。成人较小的鞘膜积液无任何症状,亦不需手术治疗。穿刺抽液的**不好,抽净积液后往往迅即复发。较大的鞘膜积液伴有明显症状者,应行鞘膜翻转术,即切除多余的壁层鞘膜,将切开缘翻转缝合于精索后。术中要注重止血,术后加压包扎阴囊,防止形成血肿。精索鞘膜积液是将积液囊全部切除。交通性鞘膜积液应切断通道,在内环处高位结扎鞘突。

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在必要时可行诊断性穿刺,了解积液的性质。若为损伤性积血,使用止血药和抗生素,积血较多应手术取出血块,结扎出血点;如发现乳糜状积液找到微丝蚴者,除口服海群生治疗血丝虫感染外,局部手术方法与睾丸鞘膜积液相同。

睾丸鞘膜积液 - 疾病病因

继发性鞘膜积液有原发性疾病,如急性附睾炎、附睾炎、精索炎等,刺激鞘膜渗出增加,造成积液。阴囊手术损伤淋巴管造成回流障碍,以及高热、心衰、腹水等,表现为急性鞘膜积液;慢性继发性积液常见于慢性睾丸炎、附睾炎、梅毒、结核病、睾丸肿瘤等,造成鞘膜分泌增加而积液。另外,丝虫病和血吸虫病也可引起鞘膜积液。液体内常含有白细胞。

原发性睾丸鞘膜积液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由于鞘膜分泌增加、吸收减少,可能是由于未发现的或已愈合的睾丸附睾炎引起。也是与先天因素,如鞘膜腔淋巴管系统存在缺陷,也病程进展缓慢。

睾丸由腹膜后下降至阴囊时,腹膜随之下降,成为睾丸鞘膜。包绕睾丸附睾的鞘膜为鞘膜脏层,其外尚有一层为鞘膜壁层。两层之间很少量液体。随睾丸下降的鞘突则在出生后完全闭合,成为条索状物。若鞘突完全未闭合,腹腔内液体腹水可沿其未闭合的管腔流至睾丸周围或停留于精索某一段上,形成鞘膜积液称为先天性或交通性鞘膜积液。睾丸固有鞘膜两层间积有过多液体,则为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积液临床上表现为阴囊囊性肿物,家长会发现两侧睾丸大小不一样,从肿物特性上看,鞘膜积液大致可分为交通性和非交通性两类:前者肿物时大时小,多在睡眠或用手压时变小,甚至消失,但醒后下地玩时或加压的手放松后肿物又恢复原状;非交通性鞘膜积液的肿物大小不变或慢慢增大,用手触诊时感觉较硬,加压时亦不缩小。

正常胎儿发育早期,睾丸在腹膜后,7~9月时睾丸经腹股沟管下降到阴囊,而伴随睾丸下降的腹膜鞘状突闭锁,形成纤维索带,睾丸部分的鞘突则形成囊状的睾丸固有鞘膜。正常情况下腔内渗出与吸收平衡的少量液体,而当鞘膜邻近器官出现病理的改变如炎症、肿瘤、外伤、寄生虫病等时,就造成渗出与吸收功能失去平衡,或者腹膜鞘突闭锁不全,腹腔的液体往返进出于鞘膜腔,从而形成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积液 - 疾病病理

中医认为,对于睾丸鞘膜积液患者,肾气亏虚证,多见于婴幼儿,站立、哭叫时肿块增大,平卧时肿物缩小,肿物过大时,阴囊光亮如水晶,苔薄白,脉细滑。温肾通阳,化气行水。湿热下注证,阴囊潮湿而温热,或有睾丸肿痛,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脉数。清热利湿。肾虚寒湿证,多见于病程长久者,阴囊寒冷,皮肤增厚,坠胀不适。可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腰酸腿软,便溏,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细。温肾散寒。瘀血阻络证,有睾丸损伤或睾丸肿瘤病史,能触到肿块,伴疼痛,多不能透光,舌紫暗,苔薄,脉细涩。化瘀行气利水。

西医认为,睾丸鞘膜积液发生和发展都较缓慢病人可无症状。由于阴囊的外伤,睾丸和附睾的炎症或肿瘤以及丝虫病所引起的鞘膜积液称为继发性鞘膜积液。它常具有原发病灶的症状。长期的慢性鞘膜积液因张力大而对睾丸的血供和温度调节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可能引起睾丸萎缩,假如积液严重,影响双侧睾丸,很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育能力。

睾丸鞘膜积液,不但引起不良症状,同时也影响了患侧睾丸的生鞘功能,尤其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因此,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应早期通过肿块透光试验及阴囊超声等检查手断,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临床上,对于积液少而长期不增长,且无明显症状者,可不作治疗。婴幼儿鞘膜积液,往往会自行吸收,如不吸收可用穿刺抽液法。而对于症状重,积液量大,或交通性鞘膜液合并有先天性腹股沟斜疝者,首先手术治疗,多年采用睾丸鞘膜翻转缝合术,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患者,同时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睾丸鞘膜积液 - 临床症状

睾丸鞘膜积液临床上表现为阴囊囊性肿物,两侧睾丸大小不一样,从肿物特性上看,鞘膜积液大致可分为交通性和非交通性两类:前者肿物时大时小,多在睡眠或用手压时变小,甚至消失,但醒后下地玩时或加压的手放松后肿物又恢复原状;非交通性鞘膜积液的肿物大小不变或慢慢增大,用手触诊时感觉较硬,加压时亦不缩小。

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很相似,而且又出现在同一部位,所以家长常把鞘膜积液误认为腹股沟斜疝,其实,可以通过透光试验鉴别。阴囊皮肤较薄,肌肉也菲薄,组织较疏松,轻易透过光线,若将手电筒从阴囊下面照射阴囊,可在阴囊表面看到皮肤及阴囊内组织呈鲜红色,睾丸呈黑色阴影,这称作“透光试验”。由于鞘膜积液囊内是液体,也是透光的,所以电筒照后,光线能透过囊肿,阴囊皮肤仍呈鲜红色,称为透光试验阳性;而腹股沟斜疝,疝囊内是肠管,内有混浊肠内容物,就不易透光,肿物发暗,即透光试验阴性。此外,鞘膜积液肿物变小时没有腹股沟斜疝变小“咕咕”样肠内气鸣声。

鞘膜积液治疗不必象腹股沟斜疝那样积极,因为大部分婴儿及新生儿鞘膜积液2岁之内能自愈。积液假如很严重的话,可能会妨碍睾丸的发育,可以用注射器抽出液体。不能自愈者可在2岁之后手术治疗。

不严重的睾丸鞘膜积液可不影响生育能力,但严重时的鞘膜积液可使阴茎隐入阴囊皮肤之中,影响正常性生活。此外,由于液体长期压迫睾丸会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睾丸功能障碍,影响生育能力。继发性的睾丸鞘膜积液对生育力的影响,则取决于原发疾病的情况。

睾丸鞘膜积液 - 疾病类型

婴幼儿睾丸鞘膜积液

交通性鞘膜积液
交通性鞘膜积液的病理与腹股沟疝完全一样,只是遗留的鞘突管较细,只答应腹腔液往返流动;假如鞘状突扩大到能通过肠曲或大网膜,则成为腹股沟疝。鞘膜积液的表现是阴囊内有梨形肿块,表面光滑,用手电筒照时阴囊可以透光,即透光试验阳性。

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时摸不清睾丸。囊形肿块位置较高,可以摸到睾丸者是精索鞘膜积液。若日间活动后肿块增大,睡眠后清晨检查肿物缩小,即为交通性鞘膜积液。鞘膜积液在婴幼儿时期若张力不高可不必急于手术,尚有自行消退的可能。鞘膜积液张力较高时可能影响睾丸的血液循环,不必受年龄限制,可随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原则是切开积液囊肿放出液体,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切除部分囊壁,或做鞘膜翻转缝合术。

精索鞘膜积液
精索鞘膜积液局限在精索部位,常在阴囊上部即睾丸上方,也可在腹股沟管内,可为长卵圆形或棱形,和睾丸鞘膜及腹腔不相通。

小儿鞘膜积液
在妊娠期,小儿的睾丸从腹膜后下降时,带有两层腹膜进入阴囊,这两层腹膜就叫鞘膜。在正常情况下,这两层膜之间有少量液体,可以起到减少睾丸在阴囊里移动时的磨擦作用。在腹股沟内环以下、睾丸之上部分称为腹膜鞘状突,于出生前逐渐闭合形成一纤维索。假如腹膜鞘状突在出生以后未闭或睾丸部鞘膜囊内液体超过正常量,即可形成各种类型的鞘膜积液。

小儿鞘膜积液表现为阴囊或精索部位囊性肿物,一般无不适感,大小可有很大差异,多数为卵圆形。先天性鞘膜积液在平卧时,挤压积液可以使之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失,鞘膜积液多数为单侧性。原发性睾丸鞘膜积液的阴囊皮肤正常,张力较大,可透光。如鞘膜张力不大,比较柔软,应想到可能为继发性鞘膜积液,应警惕睾丸、附睾存在病变,如结核、梅毒、炎性病变、肿瘤及丝虫病等。

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积液
常见,鞘膜常无明显病变,但囊内布满液体,阴囊呈球形或梨形。婴儿时期约1.75%在刚出生时有睾丸鞘膜积液,1/4为双侧性,多数随小儿生长逐渐消退。

婴幼儿睾丸鞘膜积液
婴幼儿睾丸鞘膜积液是由于腹鞘膜突在出生前后未能闭合而形成的一个鞘膜腔,它导致液体的积聚、扩张而形成梨形的腔囊。部分先天性鞘膜积液患者因鞘膜腔与腹膜腔有相通的管道而形成交通型的鞘膜积液,表现为液体能随体位的改变从鞘膜腔往返流动,临床常出现阴囊时大时小的变化。长期的慢性鞘膜积液因张力大而对睾丸的血供和温度调节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可能引起睾丸萎缩,假如积液严重,影响双侧睾丸,很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育能力。

婴幼儿的生长变化快,随着淋巴系统的发育完善,大多数患儿的鞘膜积液能自行吸收,所以3岁内孩子的鞘膜积液假如不严重时,一般无需非凡治疗,重要的是注重观察或采用卧床休息、阴囊托带固定、局部湿热敷等方法促进积液的吸收。对于个别积液严重且不能自行吸收的患儿,可采用穿刺抽液的方法治疗,单纯抽液的方法虽然简单,痛苦小,但轻易复发。对于超过年龄,积液仍未见消退或症状反而逐渐加重的孩子,应考虑实行鞘膜切开翻转缝合手术。

睾丸鞘膜积液 - 临床表现

精索鞘膜积液常在睾丸之上方出现场包块。与睾丸大小相似,常被认为三个睾丸。睾丸鞘膜积液多为梨形,睾丸被包埋在内,不能触及。其囊肿的硬度相差很大。其中液体量多。可以很硬,与睾丸肿瘤相似。原发性鞘膜积液初起时无症状,其发展又较缓慢。待长大到一定程度,病人才发现。过大的睾丸鞘膜积液由于重量大而有下坠感。有时将阴茎包埋于皮内而影响排尿。

精索鞘膜积水:精索部鞘状突在腹股沟内环处和睾丸上方均闭合,但精索部鞘状突本身并未闭合,仍留有一囊,位于阴囊上方或腹股沟管内内,不与腹腔及睾丸鞘膜囊相通。
交通性鞘膜积水:也称先天性鞘膜积水。鞘状突完全未闭合、鞘膜囊与腹腔相通。平卧时鞘膜囊内液体可流入腹腔,站立时腹腔内液体又可流入鞘膜囊内,鞘膜囊时大时小。是幼儿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婴儿型鞘膜积水:精索部鞘状突在内环处闭合,闭合处以下之鞘状突成为一个梨形囊,但不与腹腔相通。也称精索、睾丸鞘膜积水,多见于婴儿期。
睾丸鞘膜积水:积水在睾丸鞘膜囊内。这是成人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另外,先天性鞘膜积液在平卧时,包块迅速消失,固然是其特点,但有时交通孔道很细,只在长时间卧床才略变小或稍变软,易于误诊为睾丸鞘膜积液。在询问病史时,要特别问清其包块大小的改变。

睾丸鞘膜积液 - 引发疾病

睾丸鞘膜积液

在正常情况下鞘膜囊壁有分泌和吸收浆液的功能,并使其容量保持稳定。若鞘膜本身及周围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使鞘膜的分泌、吸收功能失衡时,则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鞘膜积液。本症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原发性睾丸鞘膜积液的阴囊皮肤正常,张力较大,可透光。如鞘膜张力不大,比较柔软,应想到可能为继发性鞘膜积液,应警惕睾丸、附睾存在病变,如结核、梅毒、炎性病变、肿瘤及丝虫病等。鞘膜积液表现为阴囊或精索部位囊性肿物,一般无不适感,大小可有很大差异,多数为卵圆形。先天性鞘膜积液在平卧时,挤压积液可以使之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失,鞘膜积液多数为单侧性。

认为,睾丸鞘膜积液对男性生育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原因有:

1睾丸周围的鞘膜积液压迫睾丸,影响血液循环,影响生精功能。
2鞘膜积液过大,阴茎被阴囊皮肤包绕,不利于正常性交。
3继发于结核、睾丸炎等疾病者,不利于生育。

特别指出,临床的重要性在于鞘膜内长期积液,内压增高,而使睾丸缺血,睾丸生精功能不良,导致不育。正常睾丸鞘膜囊内有少量浆液存在,性质与腹腔内浆液相似,有滑润作用,能使睾丸在其中自由滑动。同时成人巨大鞘膜积液影响正常性生活,也可导致不育。

睾丸鞘膜积液 - 诊断鉴别

腹股沟斜疝

交通性鞘膜积液与腹股沟斜疝的鉴别
交通性鞘膜积水与腹腔相通处极狭小,仅能通过液体,不能通过肠管或网膜,而疝则可通过。所以疝有以下特点:①疝囊颈较粗大,皮下环增大。②疝内容物可以还纳或过去有还纳史,还纳时有咕噜声。③咳嗽有冲击感。④叩之呈鼓音、无波动感,可摸到睾丸,有时可听到肠鸣音。⑤透光试验,疝为阴性。

鞘膜积液主要与腹股沟斜疝和睾丸肿瘤鉴别
交通性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的形成和解剖关系是一样的。惟因疝囊内容物不同而诊断各异。病人站立时如见包块沿腹股沟管迅速突出,有时可见肠型或有肠鸣,则为疝。检查时其中可触及肠管。外环处精索粗大。交通性鞘膜积液则阴囊逐渐增大,腹股沟管无明显包块突出,精索不粗大。

做透光试验时,要注意婴儿的肠管菲薄,虽然是疝,其透光仍为阳性。要致细致检查,不可贸然进行穿刺,以免误伤肠管。鉴别是否精索鞘膜积液应检查包块上端的精索是否粗大。若粗大则包块与腹腔相连,则为疝。不粗则可能为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时,包块占有一侧阴囊的全部。不能再摸到睾丸。而疝除疝内容物外尚可摸到睾丸。

睾丸肿瘤的特点是重而硬。可以有少量的鞘膜积液。在检查时,除体会包块重硬外,若在包块之后外方摸到副睾,则为肿瘤。若无副睾则可能是睾丸鞘膜积液。透光试验肿瘤为阴性。但厚壁的鞘膜积液也可以不透光。可进行穿刺以明确诊断。

睾丸鞘膜积液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①鞘膜积血:有外伤史,阴囊皮肤常有淤斑。其重量也较积水为重。
②睾丸肿瘤:质坚硬、不光滑而有非凡的沉重感,多无触痛。包块后方可摸到附睾,透光试验阴性。
③鞘膜乳糜肿:有丝虫病的特点:粗腿大旦、腹股沟淋巴结增大、血内嗜伊红细胞增高、夜间血内查到微丝蚴。阴囊包块透光试验为阴性,穿刺抽液可查到微丝蚴,液体为乳糜性。
④精液囊肿:多位于附睾头,穿刺液为乳白色,可查见精子。

穿刺抽液:可以明确诊断,但穿刺前必须明确病变不是疝,透光试验为阳性。穿刺前好先作B超检查。

特别指出:各类鞘膜积液做透光试验时均为阳性透光。有一种睾丸鞘膜积液因时间较长,鞘膜壁层特厚。透光试验可以为阴性不透光。对睾丸鞘膜积液不能肯定诊断,只要时间较久,鞘膜壁层特厚。透光试验可以为阴性不透光。对鞘膜积液不能肯定诊断,只要能排除疝的可能时,可进行试验性穿刺。鞘膜积液抽出的液体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睾丸鞘膜积液 - 检查方法

小儿疝

睾丸鞘膜积液检查:睾丸鞘膜积水和精索鞘膜积水一般为球形或卵园形。婴儿型鞘膜积水呈梨型,在腹股沟处逐渐变细。交通性鞘膜积水呈球形或梨形,平卧时可缩小或消失。有时交通孔道很小,长时间卧床才能略微缩小,所以轻易误诊为婴儿型鞘膜积水或睾丸鞘膜积水。包块表面光滑、有弹性、呈囊样感,张力小者可有波动感。

精索鞘膜积水可在其下方摸到睾丸,有时误认为有三个睾丸。其他类型的鞘膜积水常摸不清患侧睾丸、附睾。除交通性鞘膜积水外,都不能还纳。鞘膜积水透光试验均为阳性;如鞘膜囊壁增厚、内容物混浊、有出血,也可以不透光。疝、睾丸肿瘤、阴囊血肿透光试验为阴性,但小儿疝也可能透光。所以不能冒然进行穿刺。

临床表现:鞘膜积水的主要表现是局部包块、逐渐长大。可有坠痛、胀痛、牵扯痛。积液过多、包块过大者可引起阴茎内缩、影响排尿与性生活,使病人活动不便。

区别诊断:

基本检查
睾丸鞘膜积液质软,有弹性和囊性感,触不到睾丸和附睾,透光试验阳性。精索鞘膜积液位于腹股沟或睾丸上方,与睾丸有明显分界。睾丸精索鞘膜积液时阴囊有梨形肿物,睾丸亦扪不清。交通性鞘膜积液时,卧位积液囊可缩小或消失。

进一步检查
B超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特别对疑为睾丸肿瘤引起的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有重要意义。

诊断要点
1.与腹股沟斜疝和睾丸肿瘤鉴别。腹股沟斜疝的增大阴囊有时可见肠型或听到肠鸣音,阴囊内容物在卧位时可回纳,透光试验阴性。为实质性肿块,有沉重感,透光试验亦为阴性。
2.阴囊内有囊性肿块。可有阴囊钝痛和精索牵扯感。
3.肿块有囊性感,睾丸鞘膜积液时睾丸们不清。透光试验阳性。

睾丸鞘膜积液 - 西医治疗

睾丸鞘膜积液

注射治疗:在抽液后向鞘膜腔内注射具有刺激性药物如硅宁、鱼肝油酸钠等,使发生炎性粘连。以消灭鞘膜腔。此法反应较大,粘连不完全,形成多房性鞘膜积液。给手术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使用较少。

手术治疗:行天性鞘膜积液不能用上两法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的目的是在内环处将疝颈做高位结扎,阻断腹水下流。以下的疝囊可不处理。精索鞘膜积液可将积液的包囊完整剥除。如剥除困难,亦可剪开囊壁,做翻转缝合术。睾丸鞘膜积液的手术方法是睾丸鞘膜翻转术。

一、婴儿期各种鞘膜积水均有自愈的机会,所以2岁以内不需手术。小的、无症状的成人鞘膜积水也可暂不治疗。

二、穿刺抽液并注入硬化剂:在阴囊前壁穿刺、抽出囊内液体,然后注入5%鱼肝油酸钠、盐酸奎宁13.33%、四环素溶液或无水酒精等。每周一次,一般需2~4次。有时注射后可引起附睾炎、睾丸炎等并发症。对交通性鞘膜积水是禁忌的,对囊壁很厚、多房性囊肿或伴有附睾、睾丸病变者也不适用。所以至今仍未被广泛接受。

睾丸鞘膜积水、婴儿型鞘膜积水、精索鞘膜积水可用鞘膜翻转术或鞘膜大部切除术。交通性鞘膜积水应经腹股沟切口,近内环处结扎腹膜鞘状突并将远端鞘膜囊翻转或切除。对继发性鞘膜积水必须治疗原发病。对于较大的鞘膜积液伴有明显症状者,应行鞘膜翻转术。精索鞘膜积液应将积液囊全部切除。交通性鞘膜积液应切断通道,在内环处高位结扎鞘突。


1、注射疗法抽出积液,注入硬化剂。但易复发及合并感染。

2、对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应针对病因治疗。若为损伤性积血,应使用止血药和抗生素,积血较多时应手术取出血块;如为丝虫病引起,须口服海群生并行鞘膜翻转术;如为睾丸肿瘤引起,则应针对睾丸肿瘤治疗。

睾丸鞘膜积液

**评定
一、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阴囊肿块无变化。
二、治愈症状及阴囊肿块消失。
三、好转症状减轻,阴囊肿块变小

术后复发问题
鞘膜积液手术治疗很少有得复发的。在分析了睾丸鞘膜积液术后复发的病例。认为复发的原因主要是把先天鞘膜积液误诊为单纯的睾丸鞘膜积液,而做了睾丸鞘膜翻转术,未做高位结扎。腹腔内液体不断外流,促使上皮细胞再生而有复发。其它或由于多房性睾丸鞘膜积液未能切除干净而复发者属于少数。

初生婴儿在睾丸鞘膜积液常在两岁前自行消失,故不急于进行治疗。若两岁后尚不消失。则行穿刺抽液。多数经抽吸后,不再复发。此法不适用于成年人。成年人抽液后均在短期又长大如初。

睾丸鞘膜积液 -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睾丸鞘膜积液

鞘膜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囊肿者,称为睾丸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发生在睾丸部正常鞘膜囊中,临床为多见,儿童时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婴幼儿期,常是单侧性的,但也可呈双侧性。睾丸鞘膜积液,中医学称为“水疝”。临床表现为阴囊的一侧或两侧肿大如水晶、不红不热、下控睾丸、上引小腹、痒流水或寒湿之邪、久郁化热,亦可见阴囊红肿、小便短赤等证。多因厥阴肝经之脉不得疏利,复受寒湿或湿热郁结所致。

睾丸鞘膜积液的中医治疗

1、肉桂6克,煅龙骨五倍子、枯矾各15克。
用法:先将上药捣碎,加清水约700毫升煎煮沸30分钟,将药液倒入碗内,待温与皮肤温度相近时,把阴囊全部放入药液内浸洗30分钟。每日浸洗2次,2日1剂,连用8剂。
功效:温经、收湿、消肿。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

2金银花、蝉蜕各30克,紫苏叶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煎2次,去渣,两汁混合倒入碗内,待温先浸后洗阴囊,每次浸泡30分钟。每日1剂,浸洗2-3次。
功效:祛风、清热、消肿。适用于小儿鞘膜积液。

3倍子、枯矾各10--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加清水300-400毫升煎熬,去渣取液,倒入碗内,待微温时,把阴囊全部浸泡在药液中,每次浸泡20-30分钟。每日1剂,浸泡2-3次。下次用时将药液加温,用药前先用温开水洗净外阴部。
功效:收敛消肿。适用于小儿原发性和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等。

4、肾阳虚亏治则:温阳利水。
主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加减:腰酸耳鸣,加杜仲10克、磁石30克先煎;阴囊发冷,加巴戟天10克、葫芦巴10克;精神萎软,加黄芪10克、党参10克。

金银花

主方分析:本方为温补肾阳的要方。方中桂枝、附子温肾助阳,熟地、山茱萸、淮山药滋补肝脾肾之阴,而泽泻、茯苓、丹皮又可化湿泻虚火。其温阳化气利水的功效,则能消除阴囊内之水肿。
处方举例:附子10克先煎桂枝10克熟地黄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IO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巴戟天10克。

5、肝经湿热治则:化湿清热。
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加减:发热烦躁,加知母10克、黄柏10克;睾丸胀痛,加小茴香10克、橘核6克;小便短黄,加竹叶6克、六一散10克包煎。因外伤引起,可加桃仁10克、参三七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清泻肝经湿热的常用方。方中龙胆草清泻肝胆之火,黄芩、山栀清热泻火,柴胡、当归、生地疏肝清热、养血活血,木通、车前子、泽泻清化湿热,甘草调和诸药。
处方举例:龙胆草6克柴胡6克泽泻6克木通6克茯苓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黄芩10克山栀10克甘草6克

6、热熨疗法
小茴香、橘核各10Og,研成粗末,炒热装布袋内温熨局部,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下次使用时仍需炒热,可连用3~5天再换药。宜于本病证属肾虚寒湿者。

7、浸泡法
五倍子、枯矾各10g,煎水300ml,待适当温度,将阴囊置入药液中浸泡,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下次浸泡时需将药液加温。

8、敷贴法
用冲和散酒蜜调敷患侧阴囊,每日1次。宜于本病证属肾虚寒湿者。

睾丸鞘膜积液 - 预防护理

睾丸鞘膜积液主要表现为阴囊一侧逐渐增大。一般无痛,可有下坠感,表面光滑呈囊性感。精索鞘膜积液一般较小,位于精索部位,与精索不能分开。交通性鞘膜积液病人取卧位时,肿物可消失或缩小。睾丸、精索鞘膜积液透光试验检查为阳性。

婴儿期鞘膜积液可自行消失,不必急于治疗。成人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可采用手术治疗。部分病例也可采用穿刺吸液后,注药治疗的方法。注意锻炼身体,适当注意营养卫士,身心健康。

在家定期测看患者鞘膜积液的情况,测看方法是:在暗室内,用手电筒照射患者睾丸处看透亮度的情况,以此可以了解孩子鞘膜积液量的增多与减少。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丝虫病、血吸虫病、睾丸炎、附睾炎等。治疗期间减少活动,用阴囊托带兜起阴囊,以利积液吸收。

睾丸鞘膜积液 - 饮食注意

茴香粥

睾丸鞘膜积液患者应该进食易消化、纤维素丰富的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便秘。保持愉快的心情,及时补充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与疾病的治疗也有关。

饮食调理:
茴香粥:小茵香lO—15g,粳米50一100g。先用水煎小茴香,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煮成稀粥食用。功能行气止痛,适用于寒湿所致之水疝。

枳壳鸡蛋汤:积壳60g,鸡蛋2枚。先煎枳壳,去渣取汁,然后将鸡蛋整个放入药汁内煮熟,剥去蛋皮,加适量食盐,吃蛋喝汤,每日1次。功能行气散滞,适用于肝郁气滞而致之水疵。

睾丸鞘膜积液患者治疗期间要减少活动,用阴囊托带兜起阴囊,以利积液吸收。积治疗原发病,如丝虫病、血吸虫病、睾丸炎、附睾炎等。尽可能以半流食为主,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的负担。但营养一定要,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烧烤、腌制等食物尽量不吃。平时进食要定时定量,合理营养。生活规律。这是术后的饮食康复原则。


李勋 副主任医师
李勋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 生殖与男科诊疗中心
  0     0
我要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