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布病的历史吗?
2024-07-02 来源: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近日由于“兰州布病事件”的发生,布病这个老话题又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究竟什么是布病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布鲁氏菌的历史,寻找它跟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密切关系?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布病在世界上有广泛的流行,是全球都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但人们认识此病时间并不长。
1887年,苏格兰病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大卫.布鲁氏(David Bruce),在地中海岛国马耳他担任军医时,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首次确认并分离出了该细菌。后来学者们为了纪念布鲁氏,就将这种细菌命名为布鲁氏菌。
而在我国,在1905年Boom于重庆报告2例布病患者、1916年在福建发现1例布病患者,1925年在河南发现4名印度侨民感染布病,并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羊种布氏菌。后陆续在各地也发现关于布氏菌感染的病例,发现并分离出了不同种型的布鲁氏菌。
由于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人类感染布病(主要通过患病的牛羊猪)后可出现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俗称“懒汉病”,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动物感染布鲁氏菌可出现流产、不孕、奶产量下降、掉膘等现象,影响生长繁殖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陕西省据资料记载,最早于1952年冬在定边羊场确诊了我省首例布病患者,近年来由于养殖业的大量发展,布病发病形式仍不容乐观,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肉制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一旦接触被病畜污染的环境及食用未经彻底杀灭布氏菌的乳肉制品都有机会感染布病,所以布病防治应引起社会的广泛,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布病知识的了解,并保护好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