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记录 我要提问
咨询
首页 > 健康资讯 > 疾病知识 > 正文
立即在线咨询医生

14万三甲医院医生 3分钟接诊 智能分诊

警惕“黑热病”的卷土重来

2024-06-24      来源: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狗年防狗犬是黑热病的主要传染源

  黑热病传染源主要是病犬(癞皮狗),通过白蛉叮咬传播。犬、猫等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均可感染原虫,黑热病犬的表现是精神萎靡,脱毛,出癣,俗称为“癞皮狗”。但很多犬只感染后无任何症状,却仍具有传染性。

  中华白蛉黑热病的传播媒介

  中华白蛉大小约为蚊子的1/3,呈白色至淡黄色,身体上有细毛。俗称为“末子”、“壳皮猛子”、“毛蚊子”。每年5~9月为白蛉活动季节,日落后1小时是活动的高峰,常活动于背风的土墙,土崖、牲畜圈舍附近。白蛉吸吮带病犬的血液时,原虫进入白蛉体内,发育7天后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即可引起人的感染。

  幼儿易感成人感染不容忽视

  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特别易感,但近年来成人感染黑热病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进入黑热病疫区,由于免疫力较低,成人也容易引起感染,发病后回原籍,如果当地有白蛉就有可能形成新的疫源地。

  发热脾大黑热病的主要症状

  利什曼原虫侵犯巨噬细胞系统,损害机体免疫功能。黑热病起病缓慢,潜伏期一般为3-6个月。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肝脾肿大、贫血、白细胞减少、有出血倾向、疲乏、盗汗、消瘦等。黑热病主要并发症有肺炎、走马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等,其中肺炎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因早期没有什么特殊体征,血常规多无特殊变化,易误诊为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热疾病;后期三系血细胞减少易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血细胞综合症、淋巴瘤等;骨髓巨噬细胞内的“利杜体”与荚膜组织胞浆菌、马尔菲尼青霉菌形态类似,也易造成误诊。

  骨髓穿刺确诊黑热病的手段

  黑热病确诊方法为给患者行骨髓穿刺,涂片后瑞氏染色,置高倍镜下可在巨噬细胞内或外发现利什曼原虫的前鞭毛体,称为“利杜小体”。光镜下呈圆或椭圆形,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2~1/3,细胞质呈淡蓝色,可见红色的核和紫红色的动基体各一个,核大而圆,位于虫体的一侧,动基体小,呈杆状在核的对侧。不过光镜下一般不容易分辨出动基体。

  还可以提取骨髓DNA,进行利什曼原虫动基体基因PCR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骨髓涂片巨噬细胞内部的“利杜小体”

  血清抗体快检试剂或ELISA酶联免疫检测阳性有助于诊断,但感染该病后血清抗体阳性持续时间较长或终生阳性。

  利什曼原虫抗体胶体金检测阳性

  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来自可疑疫区病例中有不明原因的发烧、脾脏肿大、三系细胞减少时应考虑筛查黑热病。

  可防可治黑热病并不可怕

  首选葡萄糖酸锑钠(斯锑黑克),对锑剂无效或禁忌者可选二性霉素B(酯质体)。 患者经特效药物治疗后,痊愈率较高,一般不会再次感染,可获得终生免疫。

  病区禁狗防蛉灭蛉可控制黑热病流行

  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在病区尽量不要养狗,可以用溴氰菊酯对家犬进行药浴,发现病犬必须进行捕杀。 夏秋季节用菊酯类杀虫剂在室内和畜舍墙壁上滞留喷洒,室内使用蚊香或杀虫气雾剂,傍晚外出劳作、室外纳凉时可在暴露皮肤涂沫驱蚊液,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浸泡过的蚊帐,安装纱门纱窗,以减少或避免白蛉的叮咬,可的降低黑热病感染风险。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在线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