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记录 我要提问
咨询
首页 > 健康资讯 > 疾病知识 > 正文
立即在线咨询医生

14万三甲医院医生 3分钟接诊 智能分诊

百日咳是什么,控制措施有什么

2024-05-27      来源: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婴幼儿多见。病初很象感冒,打喷嚏、咳嗽、有点低热。3—4天后咳嗽越来越重。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百日咳的病程不一定是一百天,短的几天,长的两个月,一般4—6周。

  病原

  百日咳杆菌为短杆状或椭圆型,长约0.3~0.5mm。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着色较深。该菌为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0C ~370C,最适PH值为6.8~7.0。初次分离的菌株在包—姜(Bordet-Gengou)培养基上培养2~3天后,呈细小、光滑、凸起和银灰色、不透明的珍珠状菌落,周围有不明显的溶血环。在液体培养基中成混浊生长,管底有少量粘性沉淀。百日咳杆菌常发生光滑型(Smooth Form)至粗糙型(Rough Form)的变异,即S—R变异,称为相变异。I相菌为S型,Ⅱ相菌和Ⅲ相菌为过度型,Ⅳ相菌为R型。一般在疾病急性期初次分离的菌为I相,在疾病晚期或多次传代后可出现Ⅱ、Ⅲ、Ⅳ相变异。故制备百日咳疫苗及凝集试验用菌液均使用百日咳I相菌。百日咳杆菌对一般理化因子抵抗力甚弱,560C 30分钟、日照1小时即可致死。在干燥尘埃中能存活3天。对氯霉素,红霉素等敏感,对青霉素和磺氨药有抵抗力。

  临床表现

  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14天,病程可长达6周。典型的百日咳经历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3个病程。初起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有轻微的咳嗽、鼻炎等,约2周时间,称为卡他期。其后咳嗽加剧、患儿连续咳嗽不止、头劲部静脉充血,面红耳赤或上唇紫绀和流鼻涕。随后咳嗽停止,大量粘液或脓痰由气管排除,伴有呕吐,此时由于肺内缺氧,不得不吸一口长气而发出特殊高调的鸡鸣样吼声,如此发作,每日数次,多至十次,一般为4~6周,为痉咳期。痉咳期一般不发烧,如果有高烧,则可能有继发感染。最常见的合并症为肺炎,是百日咳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进入恢复期,咳嗽次数明显减少,至咳吐消失,逐渐恢复正常。但有百日咳疫苗接种史的儿童和成人,症状一般不典型。新生儿及小月龄婴儿的初次感染没有明显的痉咳,可表现为呼吸道窒息和咳嗽发作。

  诊断标准

  (一) 流行病学史

  三周内接触过百日咳病人,或该地区有百日咳流行。

  (二) 临床表现

  1. 流行季节有阵发性痉挛咳嗽者。

  2. 咳嗽后伴有呕吐,严重者有结膜下出血或舌系带溃疡者。

  3. 新生儿或婴幼儿有原因不明的阵发青紫或窒息者,多为典型痉咳。

  4. 持续咳嗽两周以上,能排除其他原因者。

  (三) 实验室诊断

  1. 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淋巴细胞占50%以上。

  2. 从病人的痰或咽喉部分泌物中分离到百日咳杆菌。

  3. 恢复期血清凝集抗体比急性期抗体呈四倍或四倍以上升高。

  (四) 病例分类

  1.疑似病例 具备(二)中的1、2、3、4中任何一相,或同时伴有(一)相者。

  2.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加(三)中的1。

  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三)中的2、3。

  治疗原则

  (一) 对病人的隔离

  自发病后隔离40天,或至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接触者观察21天。

  (二) 药物治疗

  尽早给予抗生素治疗,如红霉素和氯霉素等。并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控制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

  百日咳是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的传染病,但又是可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对易感儿童实施DPT三联混合制剂接种,便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因此应教育儿童家长,儿童出生后第3个月及时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接种DPT制剂。流行期间少出门,不到公共场所活动,减少感染的机会。

  2.免疫接种

  2.1疫苗与接种

  百日咳疫苗是与白类和破类联合制成,该疫苗经多年的实地应用,效果良好。按我国常规免疫程序,儿童出生后第三个月开始初免,全程3针,间隔至少28天,保护率可达90%以上,第二年加强1针,每次0.5毫升。

  2.2 疫苗储存条件与效期

  含百日咳疫苗的各种制剂于20C~80C储运,不能冻结。吸附百白破和吸附百白的效期自吸附之日起1年半。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自吸附之日起效期2年。

  2.3 免疫有效指标

  微量凝集试验检测被接种的人群,当凝集效价达到1:160为抗体阳性,当达到1:320时表明机体具有保护性抗体。

  (二) 病人、接触者及其接触环境的管理

  百日咳病人隔离至痉咳后30天,接触者观察21天。人是百日咳杆菌的唯一天然宿主,传染是通过与百日咳患者的接触而传播,因此,在敏感的家庭接触者中感染为。

  (三) 流行期措施  及时报告疫情,隔离病人,密切观察接触者,对易感人群实施应急接种疫苗,对患者及早用青霉素或氯霉素治疗。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在线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