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记录 我要提问
咨询
首页 > 健康资讯 > 疾病知识 > 正文
立即在线咨询医生

14万三甲医院医生 3分钟接诊 智能分诊

吸烟、酗酒、吸毒对健康的危害

2024-05-13      来源: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吸烟

  长期大量吸烟可引发肺癌支气管炎肺气肿、缺血性心脏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在欧美一些盛行吸烟的国家里,65岁以下肺癌、支气管炎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的65%、75%和40%由吸烟行为引致。吸烟导致发病率上升、有效工作日减少,医疗需求增加,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无价是无法估量的。吸烟量越大、起始年龄越小、吸烟史越长,对健康的危害越大。这些结果是经过世界范围内近30年来8次大规模的前瞻性调查证实的,其可靠性已确凿无疑。

  吸烟不仅使本人受害,还危及他人及全社会的健康。被动吸烟的孕妇可导致胎儿长期处于低氧致病环境,智力发育受阻,早产和低体重儿出生增加(是不吸烟孕妇的2倍)。在公众场所弥漫的烟雾是许多重金属污染物、多环芳烃、亚硝胺等的载体,引起被动吸烟者血氧者含量下降、免疫机能改变,诱发癌症。吸烟又是导致恶性意外事件的重要原因。如我国1987年发生的大兴安岭森林大火,造成400人死亡,5万人无家可归,几十亿元直接损失,其罪魁正是乱扔的烟头。因此,吸烟不仅害己、害人,还严重危害社会。

  我国是世界烟草生产和消耗大国,受到吸烟危害的程度在全球范围屈指可教。我国吸烟问题还有以下特点:无论城市或乡村,吸烟率都很高;吸烟起始年龄小,吸烟量大;所吸劣质烟(含更多的煤焦油等)比例高。据国外专家预测,我国居民的吸烟习惯如不抓紧改变,20年后因吸烟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将增加20倍,即从目前的每年10万增加到200万。

  (二)酗酒

  过量的、无节制的饮酒称为酗酒,对健康的影响分急、慢性两类。急性者引致乙醇中毒、损伤、车祸、斗殴和意外死亡等;慢性的有乙醇慢性中毒综合症、肝硬化、心血管病和神经精神疾患等。长期酗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变、脑血管疾病,以及酗酒同时大量吸烟的协同性致癌作用,都是导致成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孕妇饮酒对胎儿有直接的不良影响。在前苏联的一项调查中,饮酒孕妇的早产率为34.5%、死胎率为17%、死产率为25.5%。还有报道称每周饮酒2-3次以上的孕妇,妊娠中期流产率分别是其他妇女的2倍和3.8倍。乙醇又是引起胎儿酒精中毒症(FAS)的祸首。若将孕期每日的饮酒量折算成乙醇,达到30ml(相当于40度白酒1.4两)时,约20%胎儿出现FAS;若达90ml或以上,FAS发生率超过95%。FAS胎儿长期处于营养缺乏状况,多种胎盘激素无法合成,故胎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都严重受阻。

  酗酒者的病态行为是构成社会治安恶化、家庭离异、违法乱纪、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据WHO报告,导致死亡的交通事故35-50%与酒后开车有关。美国的吸毒者中87%(男)和74%(女)有酗酒史。美国保险业所估测的四项主要经济损耗指标中,生产力损失的46%、保险费增加的30%、车祸的20%、暴力犯罪的5%因酗酒引志。1992年,美国仅为酗酒后果支付的保险赔偿和提供的社会服务,总额超过740亿美元。

  我国居民的酗酒严重程度远低于欧美各国,其不良后果常被低估。开怀豪饮者在某些场合还备受恭维赞扬。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的消费量以每年30%的惊人速度上升,各种酒的年生产量已达1200万吨以上。在饮酒人数和饮酒活动频度增加的背景下引发的酗酒现象有蔓延趋势,应高度重视。

  (三)吸毒

  吸毒属于滥用药物,是指不在医生指导下随意或不适当使用心理激动(致幻)剂,直至产生成瘾或有成瘾趋势的一类行为。

  吸毒是一种社会瘟疫。在美国,约40%的成人尝试过吸毒,约3500万人经常使用一种以上毒品,约200万人经常使用致幻剂。在环境影响下,我国已绝多年的吸毒现象近年不断死灰复燃,吸毒人数已达百万计(在册人数50万)。吸毒行为的矫治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常用的毒品有海洛因、可卡因、鸦片、吗啡、巴比妥类、安非他明、二乙胺等。其中,海洛因、可卡因等可使人出现异常的精神亢奋;其他毒品则有致幻作用。对健康的危害呈综合性:精神颓废、人格缺损、心智功能紊乱、身体素质下降,直至衰竭死亡。致幻剂对免疫系统有直接抑制作用,不少吸毒者(包括静脉注射)往往同时又是同性恋或性淫乱者,所以吸毒人群中艾滋病高发。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90%是因静肪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引起的。

【申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问大夫”或“wendaifu.com”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问大夫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 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问大夫”。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2393136441@qq.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在线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