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的发展,精神科这一领域已经划分出了更多专科,其中包括:儿童青年精神医学、成人精神医学、老年精神医学、照会精神医学、急诊精神医学、成瘾精神医学、司法精神医学、睡眠医学、行为医学、身心医学等。
由于生物影像医学、基因研究、药物都有了很大发展,以前的精神病患被送入医院,通常一住就是半年或一年,有些甚至住院长达数年之久。而现在大多数精神病患通常在门诊接受治疗,若有住院需要,平均住院天数约在一个月左右(仍有少数的病患需要长期住院治疗)。这说明对精神病症的治疗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精神科所治疗的病症有: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燥狂症、抑郁症)、儿童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老年精神障碍、睡眠障碍、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阿片类药物所致精神障碍、各类神经症、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慢性疼痛、性心理障碍、老年性痴呆、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镇静催眠药物所致精神障碍、精神药物过量与中毒、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癔症等。
古代的精神科
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人认为有精神病患者,特别是有遗传性精神病的,具有天生的超自然能力。这种观念,到古希腊及古罗马时依然继续。在在西方的精神医学史上,早期有关精神失调的纪录都是以希腊文写的。在前4世纪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精神疾患如同其他身体疾患一样,是由自然因素所引起,且需要医学治疗的。他提出精神上的失调,可能源自生理上的异常。然而,这个概念却由于罗马帝国的衰落而没有再被深入探讨。因此,到了中古黑暗时期,宗教领袖及其他人受到宗教的影响,认为精神错乱乃是魔鬼附身的现象,企图为之驱魔。于是他们会用尽各种残忍又野蛮的方法来为病人“治病”,例如:有时把病人用火烧、或用棍子打、或用烤红的铁棒烧病人前额,想使病人恢复理智,有些甚至在病人头部开个小洞,想放出污气,治愈病人。在无技可施后,也只好将病人长期关在疗养院中,以铁链链住。这也算是精神医学的黑暗时代,直到16世纪才告别中古以来的巫魔想法。
中世纪时期的精神科
世界上第一座精神病院,建于伊斯兰黄金时期的8世纪。在公元705年,第一座精神病院在巴格达落成,其后在8世纪初期,位于Fes的精神病院亦落成,到公元800年,开罗亦建成了精神病院。与中世纪的基督教医师不同的是,伊斯兰的医师并没有把精神病视为邪灵附体,反而透过临床心理学的经验而为病人治疗。他们的经验,使精神治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首先开发出心理治疗及道德治疗等方法。此外,他们在治疗中亦运用了浸浴、药物、音乐及职业治疗。
近代精神科
1883年,Kraepelin 把精神病有系统的加以分类,建立了叙述性精神医学的基础,也被称为现代精神医学之父。至于在精神病的病因上,则由器质性、心因性的演变到目前综合性的病因看法。除了佛洛伊德在动力精神医学上,对人格构造、潜意识及心性发展上之贡献,乃至影响心理治疗的发展外,特别是精神药物的出现,如1950年合成了Chloropromazie(Wintemin)对现代精神医学有极重大的贡献。
精神药物的出现,改善了精神医学的治疗与护理方式,且由于药物之清楚分类(如抗精神病药,抗焦虑剂、抗郁剂等)也对精神疾病有了较清楚的归类。整个治疗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产业治疗、职能治疗、康乐治疗、环境治疗等,也就更能针对不同的精神疾病,甚至同一个精神疾病的不同病程和时期,提供较适当的协助了。
中国的精神科
在中国的医学史上对精神疾病的看法很久前即有记载,如癫狂、癫痫、奔豚病、花疯,或怒郁、思郁、忧郁、诈病及烦躁、虚烦、怒、悲、惊、悸、恐、健忘等疾病或症状描述。相较于西方,这部分的医疗,较少受到宗教的影响,病患也未遭到黑暗时期的悲惨医疗待遇。不过也曾在晋、唐五代时期,引入了邪气、鬼气说,让其一度偏离传统医学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