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咨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是以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学科,临床一级科室。承担16个手术科室的临床麻醉,手术室外麻醉,疼痛门诊和全院的急救复苏任务。人员配置:目前有职工56人,教授1名,副教授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一名,主治医师8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4名、护理师7名。麻醉医生中获得博士学位1名,取得硕士学位8名,硕士在读4名。

一、学术影响:

科主任,马武华,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兼大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省级培养对象, 广州中医药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兼任广东麻醉学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常委,广州医学会血液保护学会副主任委员,广州麻醉学会常委,广东疼痛学会委员,《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广东省药品注册审评专家, 广东省政府采购专家库专家, 广东省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阳光采购评审专家库专家, 广东省、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广州市政府采购专家库专家

副主任,庄新茂,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广东疼痛学会委员,广州市血液保护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州麻醉学会委员。

王心田副教授,男,副主任医师,广州市血液保护学会主任委员和广东省临床输血学会

副主任委员

黎玉辉主治医生,广州市血液保护学会委员兼秘书。

二、医疗:

麻醉科临床业务范围:已开展手术麻醉包括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每周5-8台)、神经外科、胸外科、骨科、普外科、乳腺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肛肠科、耳鼻喉科、眼科、门诊介入治疗、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等。全麻比例近50%。开展的常规麻醉技术包括气管内麻醉,气管内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连续腰麻,神经阻滞麻醉(颈丛、臂丛及连续臂丛),针刺镇痛辅助麻醉,血液保护,控制性降压,有创动、静脉压监测,麻醉深度监测,肌松监测,麻醉气体监测,即刻血气分析,血糖监测,凝血功能监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 彩超定位下的穿刺技术和超声心功能监测技术。临床麻醉:已超过15000人次/年,其中手术麻醉近10000多人次/年,无痛人流4000多人次/年,无痛胃肠镜接1000多人次/年,术后镇痛1000人次/年,带有中医特色的疼痛门诊:1000人次/年,急救复苏:180-200例/年。

医疗特色:

1 心血管手术麻醉

麻醉科每周需要承担5-8台心血管手术麻醉任务,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种类、各种年龄段的心脏血管手术麻醉,如房室缺、法洛式四联征、各种瓣膜手术的置换、心包剥脱手术、体外循环下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等等。顺利安全地完成了数十台心功能Ⅳ级极高危病人的麻醉管理。

2 老年病人的麻醉

麻醉科每年需要完成的老年患者的麻醉近2000人次,90岁以上的患者每年数十台,积累了丰富的麻醉管理经验,苏醒快速、安静、平稳。

3 困难气道的处理技术

为提高全省广大麻醉医生应对麻醉学科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处理困难气道的能力,麻醉科在2008年10月举办了广东省首届也是华南地区首届《困难气道管理实用技术培训班》。 我国著名麻醉专家、广东省麻醉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陈秉学教授充分肯定了我院麻醉科在困难气道处理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领先地位,并称之为是最具实用性的培训班。 该学习班充分显示了一院在困难气道处理方面的系统性、多手段、先进的理念、广泛的普及性和综合实力,奠定了一院在全省困难气道管理技术的领头作用。

4 围麻醉期血液保护

从1997年开始,麻醉科在广州地区率先开展综合性血液保护技术,血液回输大幅度增加,一院每年的手术量以15%左右的速度增加,但输异体血不但没有同比增加,还有所下降,对缓解本地血源短缺和遏制血液性疾病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围术期血液保护措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取得很好的成绩,得到各级领导及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在同行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2001~2004年主持举办了“血液保护与安全用血讲习班”、建立广州血液保护网站、2003年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荣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5针刺镇痛辅助麻醉技术

麻醉不但开展了西医所有的最先进的麻醉技术,我们还保留了西医所没有的针刺镇痛辅助麻醉技术,中西药结合的应用使我们在减少药物的使用方面,在调节病人的内环境方面,在改善病人的术后康复方面具有我们独特的优势。

三、教学:

每年承担教学近200学时,包括七年制硕士班,中西医结合本科班,中医本科班,夜大、护理本科班,每年接受博士生、硕士生、轮科生、进修生、约140人/年。从2005起开始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麻醉学)专业研究生,从2006年开始培养麻醉学专业研究生,现已毕业11名,在读5名。

每季度一次的知名专家讲学。

每月两次专题讲课及病案讨论。

每周一次的英语学习。

四、科研:

在临床科研方面,早在70年代,麻醉科就开展了针刺镇痛和针药复合的麻醉研究。80年代又开展了对肌松药左旋箭毒的研究。90年代,术后镇痛等方面作了许多的临床研究工作。进入21世纪,麻醉科主要开展了在围术期器官保护、血液保护和针刺镇痛辅助麻醉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近10年来,麻醉科主持的省部、厅、局、大学科研项目有近20项。

麻醉科目前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有11项,包括: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项目3项,Braun贝朗麻醉科学研究基金1项,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2项,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课题2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1项。已完成的广东省、厅、大学和医院的科研项目有6项,参与的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医药局和大学的科研项目有3项。

近8年在国内医学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30多篇。

五、成果:

从1997年开始,我科在广州地区率先开展综合性血液保护技术,对缓解本地血源短缺和遏制血液性疾病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围术期血液保护措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取得很好的成绩,得到各级领导及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在同行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2001~2004年主持举办了“血液保护与安全用血讲习班”、建立广州血液保护网站、2003年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荣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我们主持的课题《异丙酚对心肌收缩性能的实验和临床系列研究》获大学医疗成果三等奖;《手术室实习专题网站》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参与的课题获2000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06 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专题学习网站”获得2008年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软件评审优秀教学网站二等奖

六、专利:

研制的5项产品《一种新型双腔管》《改进型麻醉面罩》《气管插管用一次性牙套》《中心静脉测压尺的固定装置》《一种外科手术器械包》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七、专著:

主编1《手术相关医护人员英语口语》,2006填补了广东省麻醉学科在此方面的空白

主编2《围麻醉期风险与处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

正在主编3《双语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麻醉学与重症医学系主任吴新民教授也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围麻醉期风险与处理》,是我国详细论述麻醉手术期并发症发生、诊断、诊疗和预防难得的专著,它必将对提高我国的临床麻醉水平做出重要的贡献。”

副主编3大学教材《中西医结合外科学》2007

参编及翻译教材8部。

(1) 《外科危重病监测与治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 《临床麻醉新理论及新技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 《麻醉相关并发症处理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4). 《肝脏移植麻醉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

(5)《胃肠手术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6)《微创手术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7)《鼻窦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8)《临床麻醉基本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八、设备:

目前,麻醉科工作区由麻醉科办公用房、2个麻醉准备室、现代化的20间层流手术室(不含门诊2间)和1间可放置4-6张床的麻醉后恢复室、疼痛门诊、无痛人流室、无痛胃肠镜室和介入室组成。每个手术室均有背景音乐,其中百级2间、万级5间、10万级13间,配备多媒体闭路电视摄影监视系统,全套进口清洗消毒设备,每个手术间均配有世界著名品牌的麻醉机和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配有血液回收机3台,弹力血栓描记仪1台,多功能血气电解质测定仪各1台,气体监护仪13台,体外循环设备1套,神经刺激仪1套,超激光治疗仪2台,ACT仪1台,经食道超声1台,每间均配有输注泵(含TCI泵)和各种保温设备,除颤仪1台,全套困难插管设备包括纤维支气管镜及视频2套, Shikani可视导芯(SOS),glidescope视频喉镜,McCoy喉镜(可调喉镜),各种喉罩,TracheoQuick(紧急气管穿刺套件),光棒(Trachlight),食管气管联合导管(combitube),Parker Flex-Tip tube (俗称鹰嘴导管)等。

医院医生 更多
科室导航 更多
医院简介 更多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附属第一医院,广中医附一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
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30
总院:中国广州白云机场路16号大院,先烈东门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路258号,河南门诊: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