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咨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

1950年开始做内眼手术(青光眼、白内障)。1953年眼科和耳鼻喉科、牙科三科合一,与小儿科合为一个病区,称“五小科病房”。后建立单独“大五官科病房”。

1997年搬入新育英门诊大楼,门诊13间(包括视功能室、荧光造影、激光室、弱视训练室、示教室、验光室)。2002年搬入新急诊中心四楼,增设眼底血管造影室、特检室。

现有医师12人,其中有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硕士2人。床位30张。设备新购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器、角膜地形图仪、OCT检查仪、眼部A、B超、全自动视野机、进口手术显微镜各1台。

1950年5月做白内障摘出术。1953年7月做连囊(囊内)摘出术。1954年4月首做巩膜环钻术。1955年2月首做斜视矫正术。1958年开展网膜电凝术,1961年首做泪囊、鼻腔吻合术,1963年首做眼球内金属异物摘出术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970年开展巩膜缩短术,1976年开展板层角膜移植术,已做手术数百例。

1976年开展侧眶切开眼眶肿瘤摘除术。1983年开展硅胶加压术及环扎术治疗视网膜剥离。1985年在国内较早开展用异体巩膜重建眼睑全层缺损术;同年开展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每位高级职称医师都能熟练地进行,反应轻,效果好。

1995年在省、市内最早开展经颅切开摘除眼眶肿瘤术。1996年在国内较早开展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1998年开展多波长激光治疗眼底病。1999年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开展了OCT对早期青光眼、视神经挫伤诊断、三联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眼底荧光造影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对眼底病的诊断等新技术。新开展玻璃体切割、眼内光凝、重水硅油植入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及无电凝、冷凝的视网膜脱离术,应用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虹膜打孔术治疗早期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治疗慢性青光眼等。

自1962年以来,先后完成医学院历届医学系、儿科系本、专科眼科学的教学任务。曾编写《眼科学讲义》供医本科学生用。完成医学院眼视光学系历届《眼科基础》及《眼公共卫生学》(90年以前)的教学任务及毕业实习的带教任务。

招收眼科研究生并完成带教任务。1970以后,先后接受本省的丽水、台州、舟山、金华及福建、黑龙江等地眼科进修医生数十人。1977年与耳鼻喉科共同举办一期省眼耳鼻喉科进修班,培训了20多名眼耳鼻科医师。

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华眼科杂志》、《中华中医眼科杂志》等国家级杂志。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5项,获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

1964年缪天荣教授在世界上最早研究成功并发表“对数视力表及五分记录法”于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具有重大国际影响。

1986年缪天荣教授携对数视力表参加罗马第25届国际眼科大会宣读论文。

1989年对数视力表成为国家标准。

1991年缪天荣等的“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533-89)”获“七五”期间国家标准优秀奖。

1991年蒋美峰的“白内障同步注吸器”获国家专利。

另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医药卫生创新奖三等奖、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温州科技成果一等奖。获院新技术创新奖4项。

医院医生 更多
科室导航 更多
医院简介 更多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省立温州第一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又名浙江省立温州第一医院)是浙江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系温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建于1919年,前身是温州市首家由国人创办的瓯海医...
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30
浙江省温州市府学巷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