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时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以下简称皮研所)在北京建所时,在门诊设立了兼有放射诊断与皮肤病物理治疗功能的“X光理疗科”,初建时有医技人员6名。第一任科室主任为郑国梁医师。1970年,皮研所由北京搬迁至江苏省泰州市,因条件所限,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直到1975年,皮肤理疗工作才逐步恢复;1984年皮研所搬迁至南京现址后,在多方的关心和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成现有的规模。
理疗放射科的发展历经了艰辛,特别是我国老一辈皮肤病学专家,已故的李光中教授,面对建所初期理疗放射的一张“白纸”,面对两次搬迁面临着的设备、人员短缺,面对文革时期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等诸多困难。没有教材,自己编写;缺乏器械,自己研制、改装,创造性地“制造”了许多简单又实用的理疗仪器设备,对科室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皮肤病理疗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奋斗,理疗放射科已从当初规模很小的辅助性科室发展为如今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临床科室,使得皮肤病物理治疗学逐渐形成为一门欣欣向荣的学科。
理疗放射科现有医技人员10名,其中正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1名。具有博士学位3名。本科室医师除完成皮肤科专家门诊、专病门诊、普通门诊以及病房工作外,同时承担大量的理疗会诊和治疗工作,理疗科专科年门诊数量1万余人次。放射诊断不仅完成常规的医疗任务,还承担了“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的工作。1993年起科室开设皮肤血管瘤专病门诊,每年接诊、治疗血管瘤病人约1500~2000人次,病人不仅来自江苏及周边地区,而且也吸引了甘肃、新疆、广东、广西等全国各地区的患者,该专病门诊因治疗效果显著,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除血管瘤的诊治外,目前科室常规开展的具有特色项目还包括诊治光敏性皮肤疾病的光敏试验和光斑贴试验,银屑病、白癜风等疾病的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尖锐湿疣的综合治疗等等,近来亦已开展光动力疗法治疗不同类型皮肤病的研究。科室全体人员团结协作、辛勤耕耘,每年都能为院所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室多次获得院校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多次多人获得各个级别的先进个人称号。
理疗放射科主要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日本岛津公司的大型X线诊断机、美国GE公司的浅层X线放疗机、德国沃曼公司的UV7001全身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机、SUV-1000日光紫外线模拟器、CO2激光治疗机及微波治疗仪、光动力治疗仪、皮肤超声治疗仪、阴道镜及标准化水疗设备等。
科室的振兴,事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自科室创建以来,历任科室主任在这一点上始终没有改变,而且一直在努力改善。在注重科室人员梯队培养的同时,也培养以皮肤病物理治疗为方向的研究生和进修生。1989年李光中教授开始招收第一届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来,共培养了培养硕士生4名,博士生4名,现有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生导师1名。在读硕士生1名,在读博士生4名。每年接受理疗进修生10名左右。
作为现代医务工作者,既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又要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因此,科内人员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和兴趣,近来先后开展了“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手足多汗症”、“龙胆泻肝丸治疗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慢性光化性皮炎的临床和皮肤光免疫学初探”、“红斑狼疮光敏感性的临床判断方法和致病光谱的深入研究及其光防治的初探”、“男男性接触的人格测验”、“具有同性性接触的男性调查”、“全国异位性皮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等科研课题的研究。早年也曾进行黑光治疗仪、水冷式UVN治疗仪的研制以及尖锐湿疣抗复发的研究和光敏性皮肤病诊治的研究;科室内有关人员在国内较早开展针对同性恋和MSM人群性病服务的研究。近年来,共获得福特基金项目、国务院艾滋病全民动员项目以及各类基金资助96万元,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100余篇。主(副主编)编专著5部,参加编写专著20余部。多人多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成果奖1项,卫生部医疗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卫生部医疗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就三等奖2项。
团结协作,尊“老”助“幼”,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科室的历史传统,人性和谐化模式渗透在科室的方方面面,也是科室成功发展的关键。
伴随着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皮肤科理疗设备,特别是激光、紫外线等光学诊断及治疗仪器在临床上的运用越来越趋于成熟,理疗放射科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室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仍然以人才的培养为出发点,紧紧围绕现代化皮肤病医院的建设,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开展新项目,研究新课题。利用科室的基础和传统优势,积极开展符合大众需求的美容相关皮肤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并力争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