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核医学科及核心脏病学研究室创建于1961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核心脏病学临床及科研机构。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在刘秀杰教授等一大批核心脏病学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核医学科及核心脏病学研究室在临床、科研、教学等多条战线上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重点学科。
核医学科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工作者,有教授及研究员3名,副教授及副研究员3名,其中6名工作人员具有博士学位。一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硕士生及博士生导师各2名。科室创始人刘秀杰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是世界三种主要核医学专业期刊(美国核医学杂志、日本核医学年鉴、欧洲核医学杂志)的编委。史蓉芳教授曾任中华核医学杂志编委,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为科室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现任科室主任何作祥教授于1993年破格晋升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现任英国核医学通讯、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多种期刊的编委,曾获首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称号,2001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评选为全国科技将帅人才。
核医学科装备有一批精良的设备。单光子断层显像仪(SPECT)两台,符合线路断层显像仪也于1999年投入临床使用,可以同时评价心肌代谢和血流灌注情况。核医学科开展的临床检查项目涉及心血管系统的多个方面,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断及治疗服务。心肌灌注显像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冠心病的最主要、最准确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冠心病诊断、预后及手术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心肌代谢显像则是国际上公认的评价心肌存活的“金标准”,是冠心病患者手术前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核素心室显像和门控心肌断层显像还可以评价心功能。核医学科还开展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肺栓塞,肾显像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
多年来,核医学科在紧紧抓住临床工作这个中心的同时,大力开展科研工作。连续承担并完成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以及国家攀登计划等国家级和部级课题多项。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硝酸酯介入评价存活心肌的工作,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新型心肌灌注显像剂99mTc-MIBI,在血栓阳性显像剂的研究方面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开展的研究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资助的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