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咨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该科正式成立于1975年;1978年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被批准为国务院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7年确定为江苏省心内科医师培训基地;1993年成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1999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确定为江苏省“135重点学科”。

自科室成立后,在蒋文平教授的带领下,科室成员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在条件较为简陋的情况下开展了较多有意义的医疗及科研工作,成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学科。我科于1975年开展起搏器植入;1980年开展冠状动脉造影;1981年在国内首创经食道心房调搏;1983年完成国内第1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986年国内首先开展直流电阻断房室结治疗室上速;第一个记录人体心室内和体表晚电位;同年植入华东地区第一台抗心动过速起搏器;国内第一个研究心梗心外膜等时标测证实8字折返环;1990年在国内较早建立了膜片钳实验室,开展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研究;1991年植入国内第一台ICD(心脏除颤仪);1992年第一个自力更生

开展冠脉内斑块旋吸术;同年开展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已完成一千余例,成功率98%;1995年第一个报道内皮素激活心室肌细胞膜一种GTP依赖性钾流;1997年在国内首先报道了腺苷内向整流性钾流;1999年第一个报道AngⅡ受体对内向整流性钾流的影响;1999年建立心脏病“绿色通道”,开展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2000年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2001年第一个报道A1-7对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作用。以上这些工作在国内起了带头作用,与国际医学同步发展。

目前我科的医疗工作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常规开展的项目有: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单腔、双腔、三腔起搏器植入及抗房颤起搏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超声、PTCA、支架植入;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心脏超声、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周围血管内超声检查、急诊床边超声;十二导心电图及十二导Hollter、心率变异,心室晚电位,动态血压,平板运动试验,直立倾斜试验,经食道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我科是苏南地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龙头,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百姓就医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此外,我们的医疗工作还向周边地区辐射,扶持基层医院,提高其医疗水平,成为其医疗工作的坚强后盾。

科研方面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3项。五年来发表论文170篇,编写或参编学术专著13部。

科室除承担医学本科教育外,先后培养了硕士生45名、博士生11名,他们已成为国内外医疗及科研工作的骨干。我科已连续十八年举办省级或/和国家级专科继续教育学习班,学员遍及省内乃至全国,许多学员已成为当地的医疗骨干,不少走上了领导岗位。

目前我科设有:心血管专科病房、CCU病房、介入病房以及心电图、电生理、心功能、心脏超声检查室、起搏随访室、心血管疾病研究室等多个功能室。有医护人员47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9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

我科全体医务人员将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科教兴科为主线,重视医德医风建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全科人员爱岗敬业、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使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发展我国的心血管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医院医生 更多
科室导航 更多
医院简介 更多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州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一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创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时称“苏州博习医院”,1954年10月易名为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57年成为苏州医...
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30
总院:苏州市平海路899号;十梓街院区:苏州市十梓街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