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原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超声科始创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第一任主任委员任建芳主任创立,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超声诊断的医疗机构之一,现为全国及北京市超声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超声科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诊疗科室。目前科内拥有国内优良的超声诊断人才梯队、配备多台世界最先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开展了多项超声诊断新技术。
现有医生16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7名,初级职称4名;博士3名,硕士9名,护士2名,录入员12名。超声科现设有4个专业组:腹部及浅表器官组、妇产组、心脏血管组、介入组。科内针对疑难病例,特别设立了技术精湛的专家会诊团队,以提高诊疗的准确性,从而赢得了临床医生及广大患者的高度赞誉和信赖。超声科在临床、教学、科研和培训各方面始终紧跟国内外发展前沿,不断创新和进取,将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具有专科特色的超声诊断及治疗项目,努力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科室承担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东南大学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实习任务,并承担了进修医生培养及住院医师培训任务。超声科经过多年的努力,不断培养和引进人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专业特色
・超声引导下介入诊断及治疗: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诊疗方法。该科已开展包括脏器肿物的病理性穿刺活检、囊肿抽吸及硬化治疗、胸腹水抽吸生化学检验及置管引流、肿瘤消融治疗、乳腺较小肿瘤术前导丝定位、治疗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定位、羊膜腔穿刺取样及注药治疗、胎儿脐静脉取样等。
・超声声学造影:是利用造影剂微泡效应,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超声声学造影应用于肿瘤鉴别诊断、输卵管通畅性、心肌灌注、斑块稳定性评价等领域。该科开展了肿瘤、外周血管、心腔超声造影及3D/4D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
・超声弹性成像:是依据检出病变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进行显像的方法,被认为继A型、B型、M型、D型之后的E型(elastography)超声模式,较多用于浅表器官病变的鉴别诊断。该科已常规应用该技术进行甲状腺、乳腺等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规范化产前胎儿畸形筛查: 按着北京市产前诊断与筛查工作规范标准,该科开展了妊娠11~13+6周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筛查和妊娠20~24周针对6种严重致命性胎儿畸形筛查工作,包括无脑儿,脑、脊膜膨出,致死性软骨发育不全,单心室,严重开放性脊柱裂,胸腹壁缺损并内脏外翻。
・胎儿超声心动图:是产前胎儿特殊性检查,主要针对具有心脏病家族史、慢性病史、感染病史、妊娠糖尿病史等易发生胎儿心脏畸形的孕妇群体,筛查胎儿心脏明显畸形,对胎儿心脏畸形进行预后评估。
・3D/4D超声:是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增加了空间/时间元素,弥补二维超声不足,能充分体现观察部位的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展示的图像更直观。该科现多用于观察胎儿体表畸形、子宫畸形、子宫内膜病变、输卵管造影、女性盆底功能评价、心脏畸形、大血管异常等超声领域。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将超声探头置入食管内,从心脏的后方向前近距离探查其深部结构,弥补经胸壁超声心动检查时肺气干扰缺点,提高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可靠性,也便于进行心脏手术中的超声监测与评价。该科应用该技术在左心耳功能评价、卵圆孔未闭检出等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其衍生技术:是评价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定量手段。可以早期识别各种病因引起的心功能异常、评价收缩同步性,预测各种心脏疾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目前该科常规应用该技术进行心功能评价,获得很好成效。
・胸导管超声:是针对胸导管病变及淋巴回流障碍性疾病的检查,对胸导管的通畅度、反流、先天变异与周边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该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该技术,通过大量的系统性研究,建立了国人正常胸导管超声正常值范围,目前已成为该超声科常规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