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于1956年开设门诊,当时没有病房,1970年,儿科始设病房,2间,床位12张(在内科病区内),医师4名。之前,患儿住院一般入住内科病房,由内科医师或儿科医师处理。1986年12月,儿科病区设立,病房 4 间,床位15张,有医护人员10名,其中医师6名。90年代初,病房 6 间,床位40张,有医护人员20名,其中医师12名。 2001年10月,增设新生儿监护病房, 2大 间,约100平方米,床位13张。2004年,床位55张,其中儿内科35张、新生儿监护病床20张,医护人员34名,其中医师16名。随着儿科门诊病人的急剧增多目前年门急诊量达10万以上,配有医护人员31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均退休返聘)、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6名、医师5名。主要设备:80年代有婴儿培养箱1只。90年代及以后,先后添置了头罩吸氧装置 台、手控复苏气囊 2只、新生儿专用咽喉镜 1 只,美国产Infant star950新生儿专用呼吸机1台、spacel-abs多功能监护仪2台、optium微量血糖仪 2 台、NCPAP新生儿呼吸机 1 台,日本产美能达JM-103经皮黄疸仪2台,荷兰产菲利浦Fsest315冷光源蓝光床1张,国产yp-90婴儿培养箱3只、HKN-93B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3台、XHZ-90双面黄疸治疗箱1台、单面黄疸治疗仪2台、WZ50C2、WZ50S2、WZ50G微量注射泵20台、KJ1200循环式空气消毒仪2台、燕牌2500型可携式指压脉氧仪1台。步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儿科先后开展了经皮治疗小儿肺炎、经皮(不抽血)检测胆红素(且反复检测,动态观察)以及时治疗新生儿黄疸症、采用先锋霉素V干粉(抹脐)治疗新生儿脐炎症。2001年,设新生儿监护病房以来,共成功抢救了26例胎粪吸入性肺炎等呼衰病人,27例颅内出血、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感染性休克、12例败血症、1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和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2002年及以后,定期请苏州市儿童医院哮喘中心张建华主任医师、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汤定华主任医师、新生儿科黄绮薇主任医师来院坐诊,全面开展药物吸入法治疗哮喘,改变既往“发作来补液,补后则不管”的状况,使哮喘患儿病情得以长期控制。2005年,又引进并开展了冷光源蓝光床治疗黄疸症患儿和对新生儿作毛细血管动脉(血液)血气分析。近年,在抢救呼吸衰竭患儿过程中,对能自主呼吸的患儿,使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模式加以呼吸支持,还采用呼吸机抢救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昏迷、颅内出血、肺水肿、肺出血等危重患儿数十例,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借助成人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设备条件成功抢救氰化钾中毒、阿维菌素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和溺水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