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成立于1983年1月1日,是省内第一家也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新生儿科之一,是卫生部最早命名的“全国新生儿专业医师培训基地”,是我院的重点专科。创始人为全国著名新生儿学专家陈自励教授,在全国和湖北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多年来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全国围产学会等学术组织的成员单位。1996年在全省率先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03年又率先成立了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nets)。新生儿科已经成为医院集临床医疗 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的重点学科。经过二十七年的建设,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已发展成为具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母婴同室和新生儿实验室的完整的专业体系。该科现已成为规模全省最大、设备全国一流。技术力量雄厚的新生儿科。
2009年以来新生儿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扩大规模,新开一层重症监护病区,重新调整病房格局,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医疗、护理规范模式。临床业务继续稳步增长,医疗、服务质量大幅提高。由新生儿急救运转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i、nicu-ii)病区、早产儿病区、母婴同室病房、危重儿出院后随访、新生儿实验室、新生儿门诊七大部分组成。现科内业务用房面积2600平方米,编制床位120张,年收治病人4800余人次,年门诊量2万余人。年抢救病人2800人次,抢救成功率在98%以上。09年7月份由省科技厅组织评审通过,“湖北省新生儿急救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正式立项,使该科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平台,集临床、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肩负着发展我省新生儿急救医学的重任。
优秀的团队: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博士学位2名,在读博士1名,医学硕士8名,新生儿实验室技术人员4名,副主任技师1名。护理人员78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配备有价值近1000万元的各种临床诊疗设备,包括:各种进口婴儿、新生儿专用呼吸机 (5台);高频振荡呼吸机(3台); 进口复苏器4台,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系统;进口及国产婴儿培养箱(55台); 进口中央监护仪4台,床边多功能生理监护仪(30台);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10台);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1台);经皮胆红素监测仪(2台);无创血压监测仪(3台);血气生化分析仪(2台);微量血糖测定计(4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空氧混合器、氧浓度测定仪,输液泵、微量推注泵(60台);床边b型超声诊断仪(1台);可移动x光摄片机(1台);远红外线抢救台(9台);蓝光治疗仪(20台);移动自然光照射治疗系统(2台); (2套)等。输液泵、血气分析仪、微量血清胆红素、血糖、血电解质测定仪、床旁x线光机、床旁b超机等,用于新生儿急救转运。
中心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经验丰富,每年2000人左右的危重抢救病人,抢救成功率在97%以上,治愈率90%以上。尤其对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呼吸循环衰竭患儿的抢救更是有独到之处。科内建立了各种疾病诊疗护理常规。已成功抢救近10名26~28周、体重770~1000g的患有严重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早产儿。
完善而先进的呼吸支持技术:该科自上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人工呼吸机以来,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天都有多台常频或高频呼吸机、cpap机用于抢救危重患儿。于2002年率先在省内将一氧化氮(no)吸入疗法用于抢救肺动脉高压患儿,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丰富了抢救方法,肺出血和呼吸衰竭的患儿死亡率极低,抢救成功率在97%以上,得到了全国新生儿学组专家的高度肯定。
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快速同步换血术:该方法是治疗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症的有效方法。该科于2001年对原来换血方法改良后率先使用,此方法临床效果好,安全系数高,操作更简便,已成功为100余例患儿进行换血,全部治愈,有效降低了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该方法能迅速缓解部分早产儿因肺发育不成熟而引起的严重临床表现,副作用少。该科一线医护人员均能独立开展该项技术。
新生儿科自2007年开展picc技术,至今已成功穿刺60余例且无一例感染,此技术明显减少了极低早产儿的侵入性操作,消除了高渗刺激性药物渗漏引起皮肤坏死的现象,促进了他们的康复,提高了护理水平,减少了医疗纠纷,在全省新生儿picc技术中率先填补了这项空白,成为成功抢救极低、超低体重儿的一项利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我们不仅关注患儿的存活率,也十分重视患儿的生存质量。专门安排一名主任医师做高危儿出院后的随访,给出院患儿及时正确的指导,同时利用abr及nbna对患儿的听力及神经发育的近远期预后作出科学而恰当的评判,并给予及时的干预。
规范的早产儿管理及支持护理:早产儿支持护理是关系到早产儿治愈率以及预后的重要因素,该科每年收治约800个孕周27~34周的早产儿,为此我院新生儿科专门开辟了早产婴室,进口早产儿专用暖箱,并用肌肤抚触、被动运动操、视觉听觉刺激、鸟巢、非营养性吸吮等个性化护理手段等促进发育,picc技术支持的胃肠外营养;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保证了早产儿的护理质量。
人性化的关怀:对病情较轻者或恢复期患儿,该科特地开辟一层楼的母婴同室病房,病房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十分有利于母子之间的交流和身心健康,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在全省仅此一家。每天安排专门医务人员与家长沟通交流,减轻了家长的担忧。每位管床医生配有工作电话便于家长与管床医生直接交流。每周一次安排医务人员给家长讲课,传授育儿经验,普及医学知识。
建科至今,主编或参编专著2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在省儿科学会、省围产学会、省儿保学会及8家医学杂志编委会中均占有席位,“九五”以来共承担及参与湖北省科技厅、卫生厅科研立项资助课题及国家攻关协作项目等共10余项,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为新生儿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新生儿病房为连续多年被评为省“青年文明号”和市“十佳巾帼建功文明岗”,平均每年培训来自湖北、湖南、河南、广东、新疆等省、自治区的进修医生护士50余名。 2002年举办了湖北省新生儿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2003年举办了新生儿急救与转运学习班,2006年举办了全省新生儿急救转运与新技术学习班。2007年举办学习班,2008年5月我科成功举办了湖北省新生儿科主任高级培训班及湖北省新生儿危急重症学习班,不仅给全省新生儿学界带来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而且更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举办学习班。在院领导支持下,举办了三次大型新生儿专业理论学习班。其中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美国新生儿复苏教程高级师资培训班》规模空前,与会人数达236人,邀请了国外著名学者来武汉讲学,努力使新生儿科的学术水平跟国际接轨。同时,利用新生儿转运网络推广新理论、新技术,使整个湖北省新生儿科的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放射科专为该中心配备200毫安床边x光机及数字成像系统,双排螺旋ct及数字胃肠机,b超室有多台二维或三维彩色超声多普勒仪,于2008年专为nicu配备一台床边b超机,检验科有全自动生化仪等先进设备,能满足新生儿科开展医疗工作。全国超声医师培训基地、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省遗传医学中心均设在我院。
目前,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水平及nicu规模、设备都得到国内同行公认属国内一流行列。新生儿危重症转运网络覆盖整个湖北地区。学科在华中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内也具有较大影响。曾多次接待国内、国际同行来参观,专科负责人及一些主要技术骨干多次应邀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上作有关重症新生儿救治方面的学术讲座;nicu和新生儿科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30余人。专业技术队伍中有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儿科药学杂志》、《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等7种杂志的编委;1人湖北省围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