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二级学科。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应诊制,负责全院门诊急诊病人的抢救工作、院前急救、灾害/交通事故急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急性中毒、复苏以及急危重病人的监护与治疗、门急诊手术等工作。现有急诊医师16人,教授1名(硕士生导师)、副教授1 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9名(其中硕士9人)。急诊科护士总共29名(急诊手术室6人),其中主管护师8名、护师3名、护士18名。现有四川省急诊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急诊医学专委会院前急救学组委员1人、危重病学组委员1人,中国急诊医师协会委员1人,中西医结合学会危重病委员会青年委员1人。急诊医学科目前在研课题4项(含教改课题2项),近4年发表论文32篇,承担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急救医学)以及急救方向(急诊内科学、急诊外科学、心肺脑复苏医学、EMSS)等教学工作,年教学时数480学时。研究方向:(1)急性中毒;(2)脑缺血缺氧性损害与脑保护(脑复苏)。
急诊科布局合理,设有急诊内科、外科、儿科诊断室、急诊抢救室、EICU、急诊观察室、急诊/门诊手术室。共设观察室病床28张、抢救室病床2张、肠道病床2张、监护室病床2张、手术室3间。急救医疗设施完善,设备一流。科室拥有威萨呼吸机、PN-2000型呼吸机各1台、急救呼吸机6台、HP-9000、HP-8000、HP-7000型多功能监护仪12台、GE除颤仪3台/ZOLL-AED 1台、GE经皮起搏器1台、心电图机3台、输液泵2台、注射泵3台、洗胃机2台。临时输液室配置输液椅10张。EICU配备了先进的监护与呼吸治疗设备,完全能满足危重病人的监护及治疗。28张留观病床基本能满足留观需要,抢救室设备、药品齐全,随时保证抢救需要。拥有6辆救护车,救护车上配备有急救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急救药箱、夹板、颈托、吸痰器等设备,达到EMSS三级配备要求。
总之,急诊医学科历经艰难,科学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独立自主型、年轻化的急诊急救医护队伍,其技术力量在川东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急诊医学科能迅速、有效抢救各类急危重症病人,能快速组织处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或实施大型集体中毒的急救,特别是在急性中毒、危重病人急救与复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急诊医学科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加强学科建设,全面提高急诊医护队伍素质,为广大患者特别是川东北地区人民身体健康当好保护神!立足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是急诊医学科不懈的发展目标,我们将为之而付出一代又一代急诊医护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促进急诊医学科又好又快的发展。
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特殊疾病。随着全球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接触的有毒物质日益增多,发生中毒的机率与日俱增。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每年约有十余万人发生各种急性化学毒物中毒,中毒事件屡见不鲜,急性中毒的救治已成为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急性中毒一旦发生,其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经过往往十分复杂,涉及的病理过程具有全身性、多系统性及突发性等多方面的特征。可惜的是不少急性中毒目前尚无快速的特异性诊断方法或特效解毒剂。急诊救治的毒物种类:工业性毒物、农药、药物、日常生活性毒物、生物毒素、毒品、金属毒物等。治疗原则:(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2)清除体内已吸收或尚未吸收毒物;(3)尽早使用特效解毒药;(4)对症支持治疗;(5)血液净化(12小时内行血液净化效果好)。
危重症急救与复苏 危重症急救是急诊医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基本生命支持(BLS)、呼吸机治疗与创伤急救五大技术是急诊医护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公共卫生健康中最为主要的问题之一。美国每年发生OHCA的人数在18.4万--45.0万之间,广州“120”1996年-2006年统计表明,OHCA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发生构成比为3.67%,死亡构成比为66%,且近3年均超过70%,是院前急救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跳骤停患者即使复苏成功也往往出现严重的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神经功能缺陷等后遗症,因而心肺脑复苏研究是目前急救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我院以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为指导,把“生命链”(chain of survival) 贯彻到复苏工作中去,近年来大大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
急救电话:2262120 222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