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香,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1963年2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中华眼科学会山东省分会斜视弱视专业组委员,青岛市病残儿鉴定委员会委员。
重点专业:斜视弱视,斜视弱视专业学术带头人。擅长外眼病、眼睑矫形、眼眶病、青光眼等。发表论文41篇,获省、市级科研成果10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编写书籍7部。多次获得医学院、附院优秀教师称号,并在2001年青岛大学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
全面掌握眼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斜视弱视专业有较深的理解的独到的见解,能正确诊断、恰当处理病例。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先进的直视下下斜肌切断及切除术,该手术效果好、创伤性小、避免了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在弱视及某些特殊类型斜视诊治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作为项目负责人多次举办国家级及省级斜视弱视专业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为眼科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并利用新闻媒体和举办讲座形式为普通群众普及斜视弱视知识,使弱视的诊治年龄大大降低,提高了治愈率。
主编或参编的由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斜视手术》、《斜视诊断》,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临床斜视诊断》书籍被卫生部教材办公室指定为继续医学教育教材,受到全国各地眼科医务工作者的好评。
多年来,主要进行弱视的基础及斜视的病因学研究。“弱视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首次运用动物模型,借助于分子生物学技术评价实验性弱视动物治疗前后视皮质分子表达水平变化,从基因水平阐明了弱视治疗的部分机理,为该领域创立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提供了研究思路、方案,已获得市科技局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主持的山东省教育厅资助课题“共同性外斜视ARIX基因多态性与细胞生物学研究”,首次应用分子遗传学技术通过对共同性外斜视病人ARIX基因外显子序列分析,发现ARIX基因多态性,尤其是G153A核苷酸突变与共同性斜视密切相关。提出G153A核苷酸突变可能是共同性外斜视的一个遗传风险因子。从基因水平阐明了斜视的可能发病机制。
另外,通过观察共同性外斜视病人常规手术切除的内直肌段细胞外间质,发现外斜视病人的内直肌纤维结合素含量较正常人低,恒定性外斜视的纤维结合素含量也明显低于间歇性外斜视。首次提出内直肌纤维结合素含量变化可能与共同性外斜视的发生以及由间歇性外斜视向恒定性外斜视发展的病情演变有关。本研究从斜视的基础研究入手,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分析解释共同性外斜视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为该领域创立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已获得首届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及青岛市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2006年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