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常见血液病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病。
专业特长:
擅长各种恶性血液病(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殖性疾病)诊断和个体化分层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
从医经历:医学博士,曾多次在美国著名的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血液科研修。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血液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血液病临床、科研工作20余年,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淋巴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的综合防治及分层个体化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移植免疫领域有较深造诣。在我国较早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移植免疫的临床与基础研究,1997年完成我省第一、第二例(全国第二、第三例)非血缘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同时也是我国较早开展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学者,2000年对严重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长期生存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进行了基因水平的研究,发现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CRVβ基因谱的变化,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慢性GVHD患者TCRVβ基因谱有其特征性改变。并发现MMF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TCRVβ 亚家族基因表达有关,TCRVβ3可能是MMF作用的靶基因。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开始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与实验研究,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及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获得良好疗效,得到国内外行专家的认可,相关研究结果分别于2007、2008、2009年被美国血液学年会选中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并刊登在Blood杂志论文摘要,其中主要研究论文也被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杂志收录。2005年,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抗JAK3的M1-RNA酶在防治GVHD中的实验研究”,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影响患者生存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针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重要激酶JAK3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研究。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中,Jak3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并观察到其表达与GVHD程度相关。通过siRNA及M1-RNA技术,进一步检测GVHD小鼠模型体内JAK3变化情况,为临床防治GVHD提供了重要的实验科学依据。2006作为课题组副组长承担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抗原特异TCR基因修饰T细胞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GVHD发生发挥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特别是TCR的基因修饰、抗原特异性提呈等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2008年承担广州科技局重大项目IPS技术中有关MSC临床应用部分科研项目。率先开展间充质干细胞(MSC)因造血支持、免疫调节等临床和基础研究,为MSC的临床应用开创广阔前景。还较早开展白血病早期诊断和分层诊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通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基因表达差异性研究、砷剂对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周期及相关基因的研究等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循证成果,提出老年白血病治疗的个体化分层治疗策略,使老年白血病CR率和OS率得到明显的提高;率先在华南地区建立白血病分子诊断和个体化分层治疗体系,通过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新技术,对白血病分子诊断及对残留白血病的动态监测,使白血病进入精确的诊断和个体化分层治疗的时代,在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过度化疗,节省社会医疗资源,改善患者生活生存质量。
科研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包括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广州市重大科技项目等,科研经费达400多万。多次获得省部级成果奖4项,共发表论文百余篇,含多篇SCI收录论文。
学术任职:
现任中山大学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和汕头大学医学兼职教授;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会第七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器官移植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广州抗癌协会第三届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循证医学》和《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和《Leukemia中文版》杂志编委。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14:00-17:00
出诊地点:东川门诊3楼326诊室
会诊所需资料:
患者病史,所有的化验检查,最重要的是骨髓涂片(有骨髓报告单不够)、血常规、肝脾影像学检查结果。
温馨告示:就诊者请提前电话或网上预约。预约电话:83882222
医生暂无服务,前往智能匹配咨询
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移植物抗宿主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贫血白血病出血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