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附二院

咨询

刘春风

主任医师 教授
苏大附二院 神经内科 普通
刘春风
在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记忆障碍临床和基础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刘春风,男,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博士,博士生导师,擅长在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记忆障碍临床和基础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1,在国内较早开展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的研究,建立了规范的脑血管病诊疗路径,建设完善了卒中绿色通道和卒中单元,提高了脑血管病的救治效果。是国内最早开展经颅超声技术的专家之一。 2,是国内知名的运动障碍疾病诊治专家。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开展了系统研究,致力于早期诊断和神经保护研究。在省内最早开展了A型肉毒毒素治疗各类肌张力障碍疾病。 3,推动了睡眠中心的建设,对各类睡眠障碍特别是失眠、嗜睡、不安腿综合征等进行的诊治,同时研究与记忆障碍的关系。 学习简介: 1980.9-1985.8 上海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9-1991.9 苏州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1996.9-1999.7 苏州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工作简介: 1985-1989 苏大附一院神经内科 1989-1990法国巴黎Slapetriere 医院神经科1990-1992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 1992-1993 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1993-1998 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99.06-至今 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2001法国Grenoble 大学医院 高级访问学者) 学会任职: 1,2011.03 任江苏省医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2010.09 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3,2010.02 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常务委员 4,2009.11 任中国抗癫痫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5,2008.09 任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变性病学组副组长 6,2007.10 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脑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7,2007.06 任苏州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学术杂志任职: 1,任《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委 2,任《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常务编委 3,任《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副主编 4,任《中华脑血管病杂志》副主编 5,任《中华神经科杂志》编委 6,任《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副主编 7,任《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编委 8,任《中华内科杂志》通讯编委 9,任《江苏医药》编委 10,任《卒中与神经疾病》编委 11,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委 12,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委 学术兼职&社会兼职 (近五年为第一负责人的省厅级及以上科研课题) 1,国家自然基金(81171213):溶酶体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自噬流保护机制中的作用. 2012-2015; 2,国家自然基金(30870869): α-synuclein降解中的自噬调控机制. 2009-2011; 3,国防预研项目(616010305): 核军工人员健康评价与辐射损伤救治技术. 2006-2010; 4,卫生部科研课题(WKJ2005-2-030): α-synuclein和多巴胺转运相关蛋白增龄性交互与帕金森病. 2005-2008.; 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SBK201022212): α突触核蛋白自噬降解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的调控机制. 2010-2013; 6,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07KJB320109): 共核蛋白病中自噬的作用机制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 2007-2009; 7,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二批资助项目(卫生2-02): 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及不同核团刺激对它们的影响. 2005-2007。 个人荣誉&科研获奖 科技获奖: 1,2010国防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一):LPS和电离辐射对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变化特征研究. 2,2007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预处理对放射性脑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3,2005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帕金森病患者99mTC-TRODAT-SPECT多巴胺转运体显像临床研究。 4,2004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 5,2000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经颅多普勒和同位素CT在放射性脑损伤及其他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6,1999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中药制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缺血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7,1998年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影像学技术的应用研究。 8,1997年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脑血管疾病脑血流量改变SPECT 研究。 9,1996年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经颅多普勒在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0,2008年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临床研究。 荣誉称号: 1,2009年获苏州大学周氏教育科研奖优胜奖 2,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2004年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4,2003年获江苏省“333”二期工程第二批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5,1998年获核工业部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6,1998年获江苏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7,1994年获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8,1994年获第三届“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学术论文&在研项目 代表性论文(*为通讯作者) 1,Chen R, Xiong KP, Huang JY, Lian YX, Jin F, Li ZH, Zhao MY, Liu CF*. Neurocognitive impairme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hypopnoea syndrome. Respirology. 2011 Apr 20. doi: 10.1111/j.1440-1843.2011.01979.x. [Epub ahead of print] 2,Xie Y, You SJ, Zhang YL, Han Q, Cao YJ, Xu XS, Yang YP, Li J, Liu CF*. Protective role of autophagy in AGE-induced early injury of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Mol Med Report. 2011, 4(3):459-464. 3,Su M, Shi JJ, Yang YP, Li J, Zhang YL, Chen J, Hu LF, Liu CF*. HDAC6 regulates aggresome-autophagy degradation pathway of α-synuclein in response to MPP+-induced stress. J Neurochem. 2011, 117(1): 112-120. 4,Chen R, Xiong KP, Lian YX, Huang JY, Zhao MY, Li JX, Liu CF*. Daytime sleepiness and its determining factors in Chines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patients. Sleep Breath. 2010. [Epub ahead of print]. 5,Huang JZ, Chen YZ, Su M, Zhen HF, Yang YP, Chen J, Liu CF*. DL-3-n-butylphthalide prevents oxidative, nitrosative damage an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a MPP+-induced cellular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Neurosci Lett. 2010, 475(2): 89-94. 6,Zhang YL, Cao YJ, Zhang X, Liu HH, Tong T, Xiao GD, Yang YP, Liu CF*. The autophagy-lysosome pathway: A novel mechanism involved in the processing of oxidized LDL in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0, 394(2): 377-382. 7,Cao BY, Yang YP, Luo WF, Mao CJ, Han R, Sun X, Cheng J, Liu CF*. Paeoniflorin, a potent natural compound, protects PC12 cells from MPP(+) and acidic damage via autophagic pathway. J Ethnopharmacol. 2010, 131(1): 122-129. 8,Cai XY, Kong Y, Zhao HR, Zhang B, Liu CF*. Effects of levodopa on dopaminergic neurons and induced dyskinesia A radio-imaging study.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0, 5(2): 92-97. 9,Li XZ, Bai LM, Yang YP, Luo WF, Hu WD, Chen JP, Mao CJ, Liu CF*. Effects of IL-6 secreted from astrocytes on the survival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inflammation. Neurosci Res. 2009, 65(3): 252-258. 10,Liang S, Pan M, Geng HH, Chen H, Gu LQ, Qin XT, Qian JJ, Zhu JH, Liu CF*. Apolipoprotein E polymorphism in normal Han Chinese population: frequency and effect on lipid parameters. Mol Biol Rep. 2009, 36(6):1251-1256. 11,Yang F, Yang YP, Mao CJ, Cao BY, Cai ZL, Shi JJ, Huang JZ, Zhang P, Liu CF*. Role of autophagy and proteasome degradation pathways in apoptosis of PC12 overexpressing human α-synuclein. Neurosci Lett. 2009, 454(3):203-208. 12,Cai ZL, Shi JJ, Yang YP, Cao BY, Wang F, Huang JZ, Yang F, Zhang P, Liu CF*. MPP+ impairs autophagic clearance of alpha-synuclein by impairing the activity of dynein. Neuroreport. 2009, 20(6): 569-573. 13,Cao YJ, Wang YM, Zhang J, Zeng YJ, Liu CF*. The effects of antiplatelet agents on 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09, 27(2):233-238. 14,Qian JJ, Cheng YB, Yang YP, Mao CJ, Qin ZH, Li K, Liu CF*.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overexpression of wild-type and mutant human α-synuclein on MPP+-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PC12 cells. Neurosci Lett. 2008, 435(2):142-146. 15,Cheng Y, Liu C*, Mao C, Qian J, Liu K, Ke G. Social support plays a role in depress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cross-section study in a Chinese cohort.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 2008, 14 (1): 43-45.
医生暂无服务,前往智能匹配咨询
立即在线咨询医生

14万三甲医院医生 3分钟接诊 智能分诊

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癫痫运动障碍疾病不安腿综合征

执业地点
医院简介 更多
苏大附二院
苏大附二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又名核工业总医院、中法友好医院,1988年12月建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核应急等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是首...
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30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