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一项在年轻女性中开展的研究,确认了偏头痛与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该项研究的重点是脑卒中与口服避孕药之间的联系,结果却发现,即使是在那些没有服用避孕药的人群中,偏头痛与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之间都存在关联。在随后的几年里,有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影像学和遗传学研究,支持偏头痛与脑卒中之间独立相关这一早期的观察结果。总体而言,在年轻的女性人群中,有先兆偏头痛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存在关联的流行病学数据为强大;但出血性脑卒中与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也很明显,且在男性和老年人群中也有发现。跨年龄谱的研究也表明,在那些没有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偏头痛与脑卒中间的相关性强。
在近期的Neurology杂志上,Li等人利用来自牛津血管研究的、基于人群的1810例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样本,对偏头痛与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评估,并将其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偏头痛病史与老年人隐源性缺血事件的关系上。照经改良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的分型方法,他们将隐源性脑卒中或TIA定义为不明原因的缺血性事件,也就是那些经的诊断评估后,仍不能归因于心源性脑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小血管疾病、多重原因或其他原因的缺血性事件。研究结果显示,有近37%的脑卒中和TIA被认为是隐源性的,且这些患者报告有偏头痛无论有或无先兆病史的比例,较其他亚型的脑卒中患者更高。虽然偏头痛的患病率,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但在那些≥65岁且存在较少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群中,偏头痛和隐源性缺血事件之间仍显示出很强的关联。
即使是在那些具有很少脑卒中危险因素、无脑卒中家族史、脑成像时显示小血管疾病负担较小的老年人群中,偏头痛和隐源性缺血事件之间也显示出很强的相关性。虽然先前已将偏头痛与中老年人更大的无症状性脑卒中负担联系了起来,但偏头痛与隐源性脑卒中之间的联系机制,不太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直接的因果关系相关。而与之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涉及到皮层扩散性抑制、血管收缩、血小板活性增加,以及高凝状态等。在原位形成微栓子或小血栓趋势的增加,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或是内皮细胞活化的结果。而后者是与偏头痛相关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
在高凝状态背景下,卵圆孔未闭PFO的存在,肯定会增加患者的栓塞风险。但在Li等人的研究中,大约一半的患者没有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所以无法确定PFO在这一人群中的患病率或相关性。而且,由于PFO和有先兆偏头痛之间存在强烈的关联,在临床评估期间发现的PFO,也已被研究者排除在外。此外,接受延长至5天的动态心脏监测的患者,仅占到了所有患者的24%和隐源性亚组患者的33%;而这一事实,也限制了对上述研究结果的解释。近,在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中开展的房颤监测研究显示,房颤的年检出率为12%。而房颤是60岁以上个体一种重要的卒中危险因素。此外,也有证据表明,与偏头痛相关的止血因素可能与新发房颤及心源性栓塞风险的增加相关。
尽管作为一项基于人口的大型纵向研究的一部分,进行横截面分析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但Li等人的发现仍然具有新意且引人深思。该研究为进一步评估偏头痛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尽管对于PFO的重要性及其治疗仍存在争论,但在美国,大多数卒中患者都会接受使用搅动生理盐水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目前,延长的外部和内部心脏记录仪监测,已被越来越多地纳入到了隐源性卒中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的评估之中。但在评估高凝因素的作用时,仍需视个案的具体情况而定。上述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有偏头痛病史的脑卒中而言,不论患者的年龄大小,都应进行更广泛的检查,以便发现其非血管性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