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抗菌药是“药”。
抗菌药物就是我们经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这些药,有时也会搭配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许多人将抗菌药物同等于消炎药或感冒药,一旦有炎症或“感冒”,就赶紧服用。实际上,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其他类型的炎症,如过敏性炎症接触性皮炎、变态反应性炎症如过敏性哮喘等无菌性炎症及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疾病无效。
如果滥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这些菌群互相制约,保持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如果不分病情使用抗菌药物,会杀死体内正常有益细菌,引起菌群失调,反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误区二:抗菌药越新越好。
许多人在使用抗菌药时往往迷信新药、好药、贵药,认为抗菌药“越新越好”。其实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分很多类型,每种抗生素针对不同的病原菌,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加以选择。
比如老药红霉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
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也便宜,加之人们不经常使用,反而可能更好。另外,当我们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体内正常菌群同样会被杀灭或抑制。不过,其受抗生素影响的范围大小,取决于所用抗生素的抗菌谱的广或窄。抗菌谱窄的抗生素只对一种或少数细菌有活性,如青霉素G,主要只作用于阳性球菌;
广谱的抗生素可能对两种或较多细菌有活性,如头孢曲松,可对多种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抗生素即对多种或大多数细菌有活性,如泰能,不但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而且对厌氧菌也有作用。
可见,抗生素的抗菌谱越广,受影响的细菌也越多,受杀灭或抑制的正常菌群也越多。因此,治疗感染应据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来选用窄谱、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这样既可以杀灭病原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可以避免或减少对正常菌群的杀灭或抑制作用。
误区三:疗程不到,频繁换药。
有的病人对抗生素期望值过高,使用某种抗生素一两天后没有明显好转,就要求医生换用其他抗生素,或增加其他抗生素。治疗时间的长短应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临床反应和细菌的种类。
通常对于急性感染,抗生素的疗程一般为5-7天,或症状或体征消失3天后方可停药。如果一个普通的感冒用几种抗生素,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还可能造成二重感染。误区四: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目的是为提高**、降低毒性,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不增加**,反而可能降低**,增加不良反应或增加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会,因此联合用药应予以严格控制。
联合用药指征:混合感染、严重感染、一般抗菌药物不易深入部位的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容易出现耐药的或必须长期治疗的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慢性尿路感染或骨髓炎等。同时,应避免联合使用毒性相同的抗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