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狭义概念是指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具有明显季节高峰,细菌感染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则以秋冬季节发病较多。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常经水、食物、接触和苍蝇等媒介传播,如水、瓜果、海产品、蔬菜等各种食物受到污染,人群食用后便可导致感染。特别是集体就餐情况下,容易引起群体性暴发。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主要有三大类:细菌、病毒、寄生虫,在我国常见病原主要以细菌和病毒为主。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主要包括志贺氏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致泻性弧菌为主以及其他致泻性菌,如空肠弯曲菌和小肠耶尔氏菌。病毒性腹泻在感染性腹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其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小圆病毒、杯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目前国内病毒性腹泻中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
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一般有两种情况:分泌性腹泻和炎症性腹泻。二者可影响肠道细胞的分泌功能或肠道上皮发生炎症、肠内渗透压增加等,导致肠腔内液体分泌量增加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终引起腹泻。炎症性腹泻常伴有不同程度发热,粪便性状发生改变,可表现为水样便、黏液便、血便或脓血便等,镜检有较多的红、白细胞。除细菌性痢疾外,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炎等均可引起。分泌性腹泻患者多不伴有明显发热,粪便性状为稀水便,显微镜检查多无细胞,或可见少许红、白细胞。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腊样芽胞杆菌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等。
感染性腹泻病的治疗主要为预防脱水、治疗脱水和对症治疗,不必禁食,补液以口服为主。鼓励进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并加一些蔬菜、水果等。对于吃母乳的婴儿除继续母乳喂养外,可以添加辅助流质饮食如米汤等,流质饮食中可加适量盐。一般不建议使用止泻药和止吐药。能口服者尽量使用口服补液盐补液,不能口服者或腹泻导致严重脱水者,应尽快到医院接受静脉输液。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听从医生的建议,不可乱用抗菌药物。
预防感染性腹泻病的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关,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搞好环境卫生:管理好水源、粪便,消灭苍蝇。搞好食品卫生: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干净,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生熟食品分开放置,夏季注意凉拌菜卫生,防止苍蝇盯爬。厨房用具应生熟分开,进食包装、罐头等食品前应注意保质期,不吃过期食物。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婴幼儿的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病菌污染玩具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