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将小剂量药物注入腧穴内,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如眩晕、呃逆、腹胀、尿潴留、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
1.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
2.注射部位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合作程度。
三、告知
注射部位会出现疼痛、酸胀的感觉属于正常现象,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物、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棉签、皮肤消毒剂、污物碗、利器盒。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嘱患者排空二便。
2.配制药液。
3.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
5.遵医嘱取穴,通过询问患者感受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6.常规消毒皮肤。
7.再次核对医嘱,排气。
8.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用针刺手法将针身推至一定深度,上下提插至患者有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无回血,即可将药物缓慢推入。
9.注射完毕拔针,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片刻。
10.观察患者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安置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
1.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不宜进行注射。
2.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不宜进行注射。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程。
4.遵医嘱配置药物剂量,注意配伍禁忌。
5.注意针刺角度,观察有无回血。避开血管丰富部位,避免药液注入血管内,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
6.注射药物患者如出现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