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夫 > 找医院 > 上海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 医院动态 >正文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一般小剂量镇静,中等剂量则可引起类似于生理性睡眠的催眠作用,大剂量则会产生麻醉和抗惊厥作用。2015年的睡眠质量报告表明,目前31%的人口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睡眠问题,相较于2014年有显著上升。越来越多的人睡不着,导致镇静催眠药的用量日益加大,对于滥用而导致的耐受性和成瘾性的问题也始终困扰着患者。
镇静催眠药物有哪些种类?如何用药?
镇静催眠药主要分为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及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三种。
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以苯巴比妥、硫喷妥钠、异戊巴比妥等为代表,中等剂量的巴比妥类药物即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的次数、延长睡眠时间,但久用停药则可产生反跳,使快波睡眠时间显著延长,并伴有梦魇增多等症状,使人们产生再次用药的欲望,容易产生耐受性与依耐性。此外大剂量的巴比妥类药物还可抑制中枢系统,甚至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引起死亡,故现在巴比妥类药物已不做为常规的镇静催眠药来使用了。
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在临床上常用的约有20多种,主要分为西泮类与唑仑类两类。西泮类以长效的地西泮、氯硝西泮、硝西泮等为代表,对于早醒及惊醒后难以再入睡者较为;中效的以奥沙西泮、劳拉西泮、替马西泮等为代表,主要用于入睡困难者;短效的唑仑类以艾司唑仑、三唑仑、咪达唑仑等为代表,对于入睡困难及易醒者皆。与巴比妥类药物相比,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停药反应较轻,治疗指数较高,性更好,几乎无肝药酶诱导作用,不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依赖性与戒断症状也较轻。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宿醉”现象即类似于过量饮酒的直接后作用导致的醉酒后状态、损害记忆功能等,而长期应用还可产生耐受性、依赖性,久服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失眠、震颤、心动过速等。
有佐匹克隆、唑吡坦思诺思、扎来普隆等,此类镇静催眠药能明显的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相比,半衰期短、性更好、几乎无“宿醉”不良反应、成瘾性与戒断反应发生也较少,适用于入睡困难者和病理基础的失眠者及考前应急性失眠者。缺点在于价格较为昂贵。此外,某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曲唑酮等,也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
中药也能“催眠”
我国中医对于失眠的研究源远流长,如神主失用学说、气血紊乱学说等。历代的中医药文献也有记载酸枣仁、灯心草、桃仁、茯苓、五味子、合欢皮、半夏等单味药材有催眠、安神之功,临床上也有相关的中药制剂,如乌灵胶囊、养血清脑颗粒及含有酸枣仁的复方枣仁胶囊等均可用于镇静催眠。与西医的镇静催眠药相比,中药重在调理,短期**可能不如西药,但却没有“宿醉”、成瘾性等不良反应,长期应用较为。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治疗失眠,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
服用安眠药的常见问题
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应当使用达到药效的低剂量并且间断性的短期运用;若镇静催眠药的降低或减弱,则可能是产生了耐受性,此时需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加量使用或者更换其他种类的药物;对于同一种镇静催眠药,连续使用不宜超过4周,若症状未改善则可考虑换药;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的患者,不可以突然停药,若需停药,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长期使用安眠药,**明显且在剂量范围之内的,不良反应还是较少的,不必“杞人忧天”,但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血象;儿童和孕妇不宜服用。
医生提醒:服用镇静催眠药的患者需忌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因为酒精可能会加重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使不良反应加大。还有,若在半夜醒来好不要再追加安眠药,以免药量过大而抑制呼吸及中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