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汉朝,大儒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中提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欲得不死,肠中无滓”。肠道不仅是人体大的消化器官,也是大的免疫器官,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胃肠病学组织WGO将每年的5月29日定为肠道健康日,目的就是呼吁更多人群肠道健康。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肠道健康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广泛,肠道问题普遍存在。高强度的工作、不规律的饮食、滥用抗生素等问题侵蚀着人们的健康,成为破坏肠道健康的罪魁祸首。
以下两个数据需引起重视:
1、在人的一生中,肠道要处理多达65吨的食物,相当于12头大象的重量。在中国,70%的国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不适,每年有超过10亿人次出现腹泻或便秘症状。
2、肠道是人体大的免疫器官,70%的免疫细胞位于肠黏膜内。大肠癌发病每年新增4.2%,已从常见**肿瘤上的“老六”升至“老二”,增速居首。我国平均发病年龄为48 岁,比欧美国家提前12—18年。
肠道保健的策略有哪些呢?
1、坚持膳食结构的平衡合理。一日三餐应做到粗细搭配,荤素都吃,要常食谷类、薯类、豆类、蔬菜瓜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吃饭定食定量,不暴饮暴食,不酗酒,注意饮食卫生。
3、适当运动,持之以恒地参加锻炼,并常做俯卧撑、揉腹等,有利于增强腹肌,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出粪便,使肠道内菌群保持平衡,防止肠道老化。
4、保持愉悦情绪。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情绪的好坏关乎肠道的安危。如过度紧张、焦虑、压抑、恼怒、忧愁等不良情绪,都可导致肠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引起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
5、门诊随诊。一旦有不适症状,如便秘、腹泻、腹胀、大便带血、肛门坠胀感、大便次数增多等,尽早到医院就诊,及时检查,合理诊断,将严重疾病扼杀在摇篮状态。比如大便常规的的筛查、肛门指检+镜检、电子结肠镜的检查,是发现早期病变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疗早期病变的合理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