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讲冬补
“冬令进补”源于《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是指在寒冷的季节,服用滋补之品以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调节和改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一种方法。
秋冬进补正当时
秋冬季节天气变冷,人体也将阳气伏藏于内,以顺应冬雪寒冷之气,因此秋冬人体能量与营养的需求较高,人体此时的消化吸收功能也较强,食欲增加,这对于进食滋补品是十分有利的先决条件。冬令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大限度地贮存进体内,很容易“补得进”,所以秋冬进补是数千年来用以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这个时节通过滋补,不但可满足人体冬天热能的需求,还可为来年开春及一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既然顺应大自然四季更替规律,可以减少灾病,有益养生。
秋冬进补有药补和食补两类。食补是利用食物肉果蔬五谷之类来进行补养;药补就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服用天然的中药进行补养。 不管是食补还是药补,都应该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结合其原有的疾病,遵循补虚益损的原则,制订不同的进补方法,好在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指导下,酌情进补。
四类人群需“进补”
一是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汗多、咳喘者,小儿脾虚易患腹泻、食欲不佳者。
二是年老体弱、劳累过度或重病后、手术后身体虚弱者。
三是亚健康人群。
四是身患慢性疾病及肿瘤病人放疗、化疗后者,可以在进补的同时兼顾治疗所患的慢性疾病。这样经过一个冬天的进补与治疗,不仅患者的疾病得到控制,体质也有所增强。
进补切记“四不宜”
一不宜胡乱进补。身体强壮的人不需要进补。对于体虚者,补虚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别,冬令进补也要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过偏则反而引发疾病。因此,冬令进补好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小儿以补肺健脾为主,中年人以健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肾气为主。
二不宜以贵贱论优劣。中医认为,药物只要运用得当,大黄可以当补药;服药失准,人参有时会成为毒草。
三不宜滋腻厚味。对于身体虚弱,脾胃消化不良,经常腹泻、腹胀者,首先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只有脾胃消化功能良好,才能营养成分的吸收,否则再多的补品也是无用。
四不宜留邪为寇。在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