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地热上蒸,外界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人体出汗多,消耗大,睡眠及饮食减少,免疫力下降,因而成为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的关坎。
注意防暑。伏天是四季中阳气盛的时期,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性差,耐受力也低,还对口渴的反应较迟钝,如果得不到水分的及时补充,很容易导致缺水,甚至脱水。脱水的后果是血液浓度高,这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等同于“火上浇油”,使流向大脑的血流受阻变缓,发生中风的几率自然增高。因此,不要在太阳底下晒,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勿做剧烈运动,要保证充足睡眠。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品。若出现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的“热中风”先兆,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祛暑药剂。遇有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注意防凉。酷暑难当的夏天,人体毛孔处于开放状态,不断出汗致使阳气大泄,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伏天既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过度贪凉可致热伤风,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
对于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来说,三伏天不可贪食冷饮及吹过堂风。电风扇不可开得过大、过猛或对着人直吹,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老年人不宜长时间呆在冷气的环境中。夜晚睡觉时,应关上电风扇和冷气机,并盖好腹部。
注意防湿。三伏天除了高温炎热,也会时常降雨不断,水分上腾,潮湿充斥,是全年当中湿度大的时候。湿易伤脾,且易与暑热相兼为患。湿热交蒸,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不适、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