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支气管哮喘是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气管-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气管支气管发生可逆性的痉挛、狭窄。据统计,我国哮喘发病率为1%,儿童为3%,半数在12岁以前发病,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约20%的患者有家族史。据病情分轻、中、重度。据发病原因不同分为:
1外源性哮喘 由过敏因素引起。
2内源性哮喘 由神经因素引起。
3混合性哮喘 介于上述二型之间。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或咳嗽,并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或加剧。
1 典型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被迫坐起或呈端坐呼吸,呈典型呼气性呼吸困难,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一般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
2 非典型哮喘,表现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以上,夜间及凌晨常反复发作,运动、冷空气等诱发加重,气道反应性测定有高反应。抗生素或镇咳、祛痰药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激素。
3 哮喘持续状态 严惩哮喘发作持续在24 h以上,经过一般治疗不能缓解。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张口端坐呼吸、紫绀、明显大量出汗,以及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4 并发症哮喘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自发性气胸、肺不张、肺气肿、慢性肺心病。
三、治疗
哮喘的防治原则是消除病因,控制急性发作,巩固治疗,防止复发。具体措施视病情不同,因人而异,选用相应的综合措施。
1 去除病因:立即脱离过敏环境、排除过敏环境和过敏原,有感染者用抗生素。
2 解除支气管痉挛 :常用茶碱类、拟肾上腺素类、抗胆碱能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来解除支气管痉挛。
3 对症处理: 加强呼吸道湿化,适当氧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补充能量,维持液体入量2500~3000 ml。
4 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必须作急症处理,除去激发因素,的药物控制,氧疗等。
四、护理措施
1 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注意患者动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使用高频通气或机械通气等进行抢救,慎用或禁用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和咳嗽反射。注意出入水量平衡,静脉滴注时注意速度,特别是使用大量激素时,必要时缓慢静滴。
2 哮喘发作时,及时安慰患者,避免精神紧张。
3 居室及工作环境空气清新,安静,禁放花草或毛毯等。戒烟,预防呼吸道感染。
4 找出致敏原和诱因,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在医生指导下坚持作脱敏治疗,以减少哮喘发作。
5 学会使用气雾剂,雾化吸入对5岁以下儿童和发作严重者尤为。
6 掌握哮喘发病先兆,及时用药控制,减轻哮喘症状。
7 缓解期加强机能锻炼,增强御寒能力,预防感冒,以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过度疲劳。
五、出院指导
1 饮食: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低盐、高维生素、清淡无刺激的食物。避免食用与发病有关食物,如鱼、虾、蟹类食物,以免诱发哮喘发作。
2 活动:发作时采取坐位或半坐位予适当支持物,减轻呼吸困难。缓解期可适当增加活动量。
3 复查时间及指征: 注意监测哮喘发作的征兆,教患者学会使用高流速仪、气雾剂、据测量结果调整药量。高流速仪用于测量大呼气流速,以利于观察药物治疗的及哮喘发作的征兆,症状较轻者,每周测量1~2次,重者每天测量3次。如果测量值低于正常值的80%,可考虑增加气管扩张剂喷雾剂的量。一旦发作,一小时用三次气管扩张剂,如果经用药后大呼气流速仍小于80%,应考虑使用类固醇药物,仍无法改善者,应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