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所以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不能“吃软怕硬”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吃较软的食物,血糖上升较快。因此,糖尿病患者好不要“吃软怕硬”,口感较硬的食物消化得比较慢,不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
2、不能吃“独食” 虽然血糖生成指数较高的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专挑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吃,又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混合进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办法。
3、不要“望梅止渴”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多尿”症状,不敢多喝水,以至于“望梅止渴”。其实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体内处于高血糖状态,饮水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为时已晚,这时血糖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波动。
4、不要“画饼充饥” 不少糖尿病患者以为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身体所需的葡萄糖来源缺乏,身体就必然要动用脂肪来释放能量,这时会伴有酮体生成,经肾脏排泄可出现酮尿。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不能少于150克,否则容易出现酮症。
5、不宜吃得过饱 患者应避免吃得过饱,每日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食量分配各为1/3。
6、不宜多吃盐 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为6克。糖尿病患者应为4~5克。
7、不要喝碳酸饮料 糖尿病患者不宜饮含糖的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
8、不要饭后马上吃水果饭后马上吃水果,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的负担。